看見新舊光譜間的蓬勃生機 2024 竹博覽會宣告次世代竹浪潮席捲而來

生意盎然的春天,正是不同品種的竹子陸續開始抽芽、恣意生長的季節;與此同時,第一屆臺灣竹博覽會隨之展開,跨越縣市上演竹的文藝復興。以次世代竹為名,從微觀到鉅觀,揭示竹之於生活、之於生態,在全球減碳浪潮下將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如同竹子飛躍般的生長節奏,迅速升高存在感。

李佳芳|嘉義三點一刻 我們的老派下午茶

在三點一刻的午茶時間,嘉義保持了臺灣人傳統的吃點心文化,流行的不是咖啡加蛋糕,而是黑輪、肉圓、鱔魚麵、滷熟肉、共匪餅、麥仔煎等等,完全服貼南部人的胃口,騎歐兜拜慢慢悠晃市區,一攤接一攤越吃越是「胃食道大順流」,我想我就是從小吃開始上癮這座城市的吧!

食物紀錄家Ms.kuishinbou的 嘉義咖啡館五選

嘉義的咖啡店隱藏著一種獨有的氣味韻致,令人深刻著迷。那般氣味蘊含著職人們對於咖啡之事的深愛與熱忱,從空間、咖啡、器皿挑選延伸至餐點呈現,都與在地樣貌有緊密的連結性,主理人們忠於自我,也在創業歷程中堅毅地勾勒著信念與小城裡的味廓篇章。

在老屋把心安下 一步步實踐理想

我和男友是因為愛上了嘉義的小城風光和慢活步調而定居於此,每當抬頭沒有高樓大廈的阻擋,心情也隨之豁然開朗。很幸運能擁有把心安下的落腳處,讓我們從內產生動力、按自己的步調實踐理想,離心目中美好的生活也更靠近了些。內產生動力、按自己的步調實踐理想,離心目中美好的生活也更靠近了些。

後面的信眾舉起你的雙手 全臺神明盛會都要走

善男信女舉起你的雙手!全臺灣祭典時間軸化身環島地圖,跟著大甲媽祖南巡,再隨白沙屯媽祖進香前行,把握全年度唯一不用買票看女王頭的一天,恭請金山二媽回娘家,年底還有臺北青山王祭,人稱正港白晝之夜,豐富盛會邀你一起來朝聖。

編輯心中最軟的一塊 其他新舊共存的土地

走訪臺灣各地,小日子編輯們吃遍各地美食、欣賞各地美景,蒐集在地人情故事。但是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處是那麼美好而無可取代,這些是編輯們心中最軟的一塊,它伴隨著我們成長,承載了我們的笑與淚,還有每一段平凡卻難以忘卻的時光。

七彩500cc專賣店│70載依舊的香甜古早味 啜一口日子又能順順過

「她們都對我很好,叫我內桑,是日語裡大姊的意思。」店裡員工都是住附近的阿姨,綁上頭巾和圍裙,笑咪咪地迎接客人,忙碌時相互扶持,閒暇時一起靠著牆聊天。因為用料實在,學生們在放學後來店裡吃甜湯、喝果汁, 許多人更是從小吃到結婚成家。「吃了三、 四十年到現在還是會來,一樣是我幫他們削的水果喔!」阿嬤自信地說。

三美旗袍│時間只是人生的鑲邊 一件旗袍繡緊更多情意

年少時因為家境貧窮,在隔壁鄰居介紹下,來到三美旗袍做學徒,性格開朗的李師傅,從當年嘉義有20幾間旗袍店的榮景做到現在只剩他的手藝與堅持,說起過去遇到的困境,只說:「已經很多都忘了,不過要說的話,最記得還是當年離開家,一個小孩子來這裡當學徒,什麼都很陌生,也會很害怕大人,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大家像家人一樣,就一直到現在了。」

弘義燈籠│走過動盪的微光 手工竹編燈籠照亮傳統文化

不同於別人用油漆刷寫燈籠字,他偏好毛筆,雖然筆毛軟難操控,但掌握精髓,字就活了。而畫燈最難的則是在曲面上創作,一盞燈由數塊布構成表面,為了避免縫製造成誤差,自古都是直接在燈上作畫,然型態描繪好後,還得暈染得漂亮靈動,超過35年經驗的他,每次還是會先用鉛筆打草稿,然後坐在家外的繪圖座位上,一筆一筆寫,一圈一圈染。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