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編特企 小日子 ╳ 富山縣高岡市
文 Sean
照片提供 高岡市


在日復一日的職場生涯中,像顆陀螺打轉久了,常會忘了生活初衷,難免渾渾噩噩。在偶然的一次日本高岡(Takaoka)之旅,踏進古典優雅的老城街區,遇見了幾位傳承老手藝的在地職人,一期一會間,我的精神深受啟發,開啟了新的生活篇章。
日本富山縣是一座蘊藏精工技術與講究職人精神的人文大縣,其中的第二大城高岡市被選為「日本遺產」,是一座傳統與革新交鋒、融合且重生的都市。這座城的歷史超過四百年,戰國時代的名門武將「前田利長」來此開發,帶來了鑄物師進駐,專職開發銅器、漆器等工藝技術,技藝不隨時光而沒落消逝,這幾來反倒吸引越來越多年輕職人返鄉,投入工藝開發與革新,讓這座城市有「鑄物之都」的稱號。

我拜訪了創業百年的「株式會社能作」,現任社長能作克治接手後,他突破傳統的銅鑄代工廠角色,成立實體門市,透過觀察消費者的喜好與互動,了解市場需求;並與設計工作室跨界合作,製造新式設計品,跳脫傳統工藝框架,進而將這個產業的樣貌傳遞給更多人。


言談間能理解社長冀望「產業觀光」能活絡高岡市發展與文化傳承,所以他在佔地超過四千坪的廠房裡規劃工作坊教室與「IMONOKITCHEN」餐館,以「能作」生產的錫製器皿盛裝在地食材,餐點嘗起來格外美味。除了「能作」,這兒仍有許多不同領域的職人正拚搏著。「島谷昇龍工坊」的島谷好德是第四代傳人,他原無意接手家族的佛具銅鈴製作事業,直到有人告訴他:「生在製作禮拜佛祖道具的家族中,是多麽幸福的事啊!」他才改變觀點,返鄉製作銅鈴至今。


島谷先生另外開發設計的「錫紙」(Suzugami)系列也深受人們喜愛:專業職人運用錫的自由彎折特性,以銅鈴製作技法敲打鍛鍊,打造出如紙一般厚薄的錫紙,使用者能自由凹摺,可輕摺成食器,或是捲成花器,器皿製作不再墨守成規,反倒多了無限可能。


拜訪「武藏川工坊」,他們的「螺鈿」工藝也是高岡市的傳統指標。螺鈿是將鮑魚等貝類的貝殼內側削切出,一片片仔細地貼上漆器表面排列成多種圖樣。在高岡會將貝殼切削成 0.1 公分的薄片,烏黑的漆色透過薄貝殼片,泛出淡淡的美麗青色,於是在當地被稱作「青貝塗」。螺鈿傳統用於裝飾盒子、托盤等家居品,最近流行裝飾在手機殼上。主理人武藏川先生跟我們分享說到,當今日本社會也面臨傳統技藝難以保存的困境,因此透過年輕人接受的方式,發展新領域的商品及技術,溫故且知新,這是傳統職人們的當務之急。


「銅器著色」職人折井宏司也是意識到如果不返鄉接手事業,高岡的美好傳統將會逝去,於是接手折井家的金屬上色工坊事業。
折井的著色職人被稱為「著色的魔術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氨氣使銅板發生顏色變化的「Orii Blue」,這是折井著色事業中最具代表性的顏色,又被稱為「折井藍」,這種獨一無二的色彩工法革新高岡銅器著色技術,現在也廣泛使用於各式居家用品中。
文化的成形過程如同工藝製作,須反覆打磨、上色,千錘百鍊之後才能成就自然且永恆的作品。親身拜訪高岡市的工坊,體驗每一道工法背後的學問與堅持,才能理解「職人精神」是經時間淬鍊後才能匹配的稱號。高岡市正是以此精神所打磨而成的都市。我帶著這份薰陶回到臺灣,無形間也被注滿了往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