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戲裡悟出人生
是那些戲曲教會我的事


%E4%B8%BB2 1


戲曲文化隨著千年歷史演進,在時代的推移下,也折射出各式型態的表演樣貌。從前的戲曲主要以寓教於樂為目的,是人們學習道德倫理、獲取知識和歷史的重要途徑。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創立 23 年來,透過「台積心築藝術季」為傳統戲曲的保存,規畫許多展演。今年,第 18 屆台積心築藝術季以一齣《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由魏海敏老師的戲曲人生出發,為演出揭開活動序幕。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從學生時期就喜歡聽古典、聽西洋聲樂,儘管大學念的是俄文,卻也沒有忘記深埋在他心中對於藝術的渴望。在命運牽引下,現在的他如願走在自己喜歡的路。談起戲曲他則表示「在還沒認識魏老師之前,京劇藝術對我來說其實是有點遙遠的,還藏有較刻板的傳統印象,直到看了老師在 2007 年演出的《金鎖記》後,被老師身上所散發的戲魂和能量給震懾住,讓我重新看待這門藝術,從那時候才漸漸喜歡上戲曲。」



%E5%89%AF1

十歲那年進入戲曲學校的魏海敏老師,在她戲曲生涯當中,演活無數個穿越古今中外的角色,一切的開始也是因著一個緣分。「在看了由梅派梅葆玖老師、荀派童芷苓老師等人的演出後,才真正讓我理解到身為一個演員的價值,並決定將『戲曲』定為一生志業。」



%E5%89%AF2 1

看戲是臺灣早期民眾的生活消遣,那時媒體尚未普及,沒有太多電視影音等休閒,而文化隨著時代轉變,傳統戲曲在表演市場上逐漸式微,令戲曲的傳承備受挑戰。為了跨越世代語言的隔閡、多元文化的衝擊,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IC 之音共同推出全新廣播節目「打開戲箱說故事」,打造一個知識、娛樂兼備的戲曲推廣節目,以日常視角暢談戲曲,帶領人們從聆聽故事開啟對話,不僅能在聽熱鬧的同時,也能看懂戲的精髓,期盼大家能親自走入劇場,感受演員以優雅身段綻放自己的燦爛時刻。



%E5%89%AF3%E9%9C%80%E8%A3%81%E5%88%87

每一種表演藝術都有各自與觀眾對話的方式,「有的人不喜歡聽真知灼見的話,但當他來看戲時,他就懂了。」魏海敏老師說道。也許這就是戲曲最大的魅力,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只需專注在眼前的表演,從臺上演員的一舉手一投足之間,就能感受到他們心境的轉變;跑一圈圓場,就穿越了不同時空;看著劇中人物所經歷的遭遇,彷彿也看到某個階段的自己,心緒隨著故事的牽動,讓人不自覺地跟著走入戲裡。



%E4%B8%BB1

走過最繁華的京劇年代,經過時間及思想的變革,從前的戲曲,主要以教化娛樂為目的,現在則成了一門經典藝術。無論是在表演場域或是演出的形式上,京劇都在不停改寫新的歷史。「抹去藝術的界線,我們希望戲曲以各種形式豐富地展現,畢竟時代在變,許多觀點和語彙也不停地在進化,我們應該將自己的心胸展開,才能夠打開更多人的視野。」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說道。


正如同台積心築藝術季創立的初衷,無論是透過藝文展演或講座,開始培養對藝術文化的興趣、爬梳戲曲的歷史和趣聞,不僅能讓長一輩的人接觸到創新思維的注入,也讓青年孩子們對傳統戲曲有更深入的了解,串起不同世代的情感和記憶。



%E5%89%AF4

《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即將在美好的春日裡展開。總是在詮釋他人生命的魏海敏老師,在這次演出中要呈現的不是別人,而是真實人生裡的自己。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臺上的光鮮亮麗都是每個演員和幕後團隊們揮汗數日、甚至數年來的心血和結晶。


臺灣這片土地的自由,也催化戲曲發展,能夠沒有傳統包袱地向前走。以更寬廣的心,為京劇創造和現代人的連結,或許前進的步調緩慢,但仍有一群人在為戲曲的傳承努力著、堅持著,將戲曲帶向下一個世紀。●






 張雁婷
 簡子鑫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