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曲》後的十年 44天環島塗鴉的意志力大挑戰

Cover story  On The Road

Reach・當代塗鴉藝術家,從小喜歡畫畫,高中時期愛上塗鴉,在1999年組了臺灣第一支塗鴉團隊,影響當時大部分塗鴉人開始組團,也使高雄變成臺灣塗鴉重鎮。組團後辦了臺灣第一個塗鴉展,並在2003年,擴大成塗鴉聯盟,成員包含北中南的塗鴉菁英。現在於世界各地舉行展覽及創作,並與AgnèsbNike跨界合作,目標是將藝術能量傳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撰文=葉思吟
攝影=
Bo-Lin Lo
照片提供=懿能藝術

第 13 站在臺南佳佳西市場旅店外,受到在地人熱情招待。
第 13 站在臺南佳佳西市場旅店外,受到在地人熱情招待。

多年前,我曾參與電影《練習曲》演出,戴著面具為影片真實塗鴉一面牆,當時是未露臉。那個機緣,激盪出一些想法,希望有一天能一邊環島一邊創作。這念頭放在心裡有十年了吧,直到去年才逐步落實。

2014年底,獲得「全球熱血青年計劃」經費贊助,我與三位志同道合朋友:設計師Jerry、平面攝影師 Bo-Lin Lo、紀錄片攝影師 The End 合組團隊展開行動。20151月開始前置作業,有人負責聯繫全臺灣22處能塗鴉的牆面,有人安排行程統籌行政事物,並有專業攝影師擔當全程紀錄,先從高雄、臺北、彰化、新北、桃園畫起,真正開始出發環島是在七月暑假。

環島第一站是臺北的四四南村,思索那裡過去是兵工廠,選擇以兵工廠廠徽跟四四南村牆面的藍色作為主視覺。之後沿著臺灣西岸南下,再轉往東部,繼而前往離島,停留較長的時間,44天密集創作,可說是一場體力與腦力大挑戰。

抵達每個目的地之前,都會先做功課,了解當地風土民情,發掘代表性地景或元素,例如彰化媽祖廟的石獅子、屏東光華國小蜻蜓、嘉義布袋港的蚵棚意象等等。通常是早上出發前往下一個塗鴉點,抵達後先四處繞繞熟悉環境,避開正午中暑的危險,下午開始作畫,一面牆平均花費3~5小時,除偶爾有小幫手參與塗色之外,從頭到尾均獨力完成。常常到了天黑,幾乎呈現虛脫狀態。

在南投中興新村裡小學司令臺上彩繪紅蜻蜓。
在南投中興新村裡小學司令臺上彩繪紅蜻蜓。

雖然如此,在身心疲累下,我們還是會請網路上徵求到的小幫手,帶我們去品嘗在地美食,並將這些過程作為環島紀錄影像的一環,期待存在於臺灣的美好,藉著創作發表,同時被看見。這正是我環島塗鴉的目的,藉由戶外作畫過程,以及免費公開展示,讓更多人能夠理解這項創作的精神。

行程中,有許多難忘體驗,在花蓮新光兆豐農場那次,當決定在大猩猩上作畫時,起初無法調動雲梯車,勉強搭鷹架升高,一手握住架把,一腳懸空工作,好幾度腳抽筋得難受。幸好,最後還是順利完成。而在雲林口湖遊客中心那天,剛好遇上蓮花颱風,才剛畫好,顏料便被雨沖刷消失,來來回回好幾次,在大雨中揮灑,卻有種天人合一,莫名興奮的創作感動,四人熱血奔騰,豪情壯闊全然展現。

東部與離島的自然環境,我格外留戀。在臺東的三間國小司令臺上,刻意融入阿美族百步蛇圖騰,以紅、黃色作為主色調。金門則畫在古厝牆面,受到當地民宿老闆大力支持。倒數第二站我們選擇了蘭嶼,島上仍維持原始風貌的生活樣 貌深深打動我,也因此到了最後一站:綠島,見 到過度開發的繁華景象與垃圾山,反而有些失 落,透過塗鴉語彙,把內心感受真實地留下。

我在澎湖,看到了這輩子最漂亮的夕陽。那一 天,一行人開車經過一座大橋時,瞧見遠方太 陽正往海裡沉下,一時興起,決定往海堤前進。永遠記得大海是一片平靜,未見海浪波瀾,藍得令人屏息。我們忙裡偷閒,靜靜地觀賞了半小時,一邊分享著食物與啤酒,吹著海風,內心感到無比喜悅,只是那景色實在太美,是連照片都無法表達的感動跟美麗,只能留在腦海中回味。

我回到本島後,腦海中依然難忘綠島印象,進而把環境議題延伸進我下一個計畫「DRINK HARD !」中,試圖喚醒關注,並開始在日常生活細節上身體力行,希望拋磚引玉影響身邊的人。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