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每次在做唱片時,都會陷入比較細小瑣碎的細節。跟製作人不一樣,製作人可能比較專注深入音樂的部分,我會去思考議題,跟為何要有這張唱片存在的必要性。所有的部落都在找尋自己祖先留下的音樂, 但我覺得在變成出版品的時候,要更有自信。他們住在山上,但有有最驕傲的祖先留下來的音樂,要跟世界分享。所以用「不要只是自己的歌,還要跟全世界分享」的概念,讓這張唱片作品可以更宏觀,有更大的格局。
所以我的設計概念,就先打破只有五個偏鄉區域的音樂,反而是用全世界的概念來做這張唱片,所以選了非常非常多部落的傳統圖騰,每個圖 騰都有自己的色彩,像是拿到一本色票本一樣,當他們全聚集在一起 時,這世界變成彩色的,有開心,也有分享。然後在翻頁時,可以聽見 小朋友唱的可愛歌聲。
問:你們看到原住民生活裡,音樂扮演什麼角色?
陳:熱愛音樂是他們的本能。可能因為他們的生活太單純,所以唱歌跳 舞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反而是都市退化了,必須要學 習才會做這件事 情。但在他們那裏是太自然不過。唱歌對他們來說有點像是一種釋放能 量的過程。甚至,因為母語發音的關係,我覺得他們唱歌的方式,跟我 們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高士部落,有個小朋友聲音很特別,拿來唱中文歌或是台語歌會很奇怪,但唱母語時,就有一種恰到好處的氛圍。我覺 得這樣一來,透過音樂明白我們是不同族群跟血緣的人,但是一起生活在這個島上。
蕭:我們的確是不同的族群,但部落帶給都市人的提醒是,我們好像是 在進化的過程,而他們是最原始的狀態。那些原始的樣貌還保存的很 好。其實我常去部落後發現,喜歡去部落玩、聽部落音樂的,都是都市 人。那像是一種無形的牽引,好像都市人聽到部落音樂就會有種感動, 然後我會懷疑,那部落人會買部落音樂嗎?倒也未必。我覺得那是種人 類進化的過程,有些很熱情、悸動、原始的,過程中確實已經改變成其 他的樣式。
有一次我在葛萊美獎上,看到蕾哈娜唱著一首歌配上黑人的饒舌歌詞, 但音樂是來自非洲部落的,當時全美國人都好嗨。美國黑人有來自非洲 的血統,所以當他們的流行樂裡加入了大量這樣的元素時,美國人就超 愛。其實就是透過音樂間接地追尋自己血液裡已經流傳的祖先文化。我 也期待有一天在台灣的都市人學會將部落文化的元素,摻入流行文化 中,成為特色。現在我會覺得部落音樂跟流行音樂切割得太明顯,但是 每次有一個像橋梁一樣的原住民音樂創作案子,都是一次很棒的溝通, 藉由音樂喚醒很多人,重新產生對於原始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