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京都二条寺町 逛茶店文具店

一個區塊 京都迷人的逛街地帶

撰文.攝影=宋欣穎
曾任報社影劇記者、偶像劇編劇、京都KTV店員。在京都住了兩年後又移居芝加哥數年。回台後從事影像剪輯和編導工作,也從事純文字創作。

 

%E7%B4%99
文具控的天堂「紙司杮本」。

 

京都我最喜歡的地方不是古刹寺廟也非衹園等觀光勝地,而是和二条通交界的寺町通一帶,北起丸太町通南至御池通的寺町通,京都人稱之為「寺町二条」。這一條路上有販賣各式新舊陶瓷器皿的美術品店、古道具店、生活雜貨、文具行、茶葉老鋪、洋食餐廳以及壽司、糖果店……;新舊夾雜,東西並存,怎樣都逛不膩。

我總是如此介紹這條街:「如果你喜歡生活,喜歡器皿、喜歡茶和文具,你一定會在二条寺町流連忘返。」這條街上最為台灣人熟知的應該是販賣日本茶的老店「一保堂」。一保堂的茶葉雖然在日本各大百貨公司都能買到,然而京都本店穩重低調的建築外觀、隨著四季更迭更換顏色的暖簾,讓人走進店裡之前,就感到沉靜!

一保堂內部宛如台灣的中藥行,牆上擺設了存放茶葉的大陶罐,商品名稱則是手寫懸掛櫃台之上。美麗的售貨小姐笑容滿面地詢問每一位上門購買茶的客人喜好,討論完才選購商品,並仔細地包裝好交到客人手上。

日本人擅長包裝,但京都老舖的包裝更是日本包裝界的佼佼者;包裝紙封面上印有陸羽茶經,設計典雅;茶罐貼著古樸可愛的圖案,兩者都成為收藏者的最愛。

我極愛日本焙茶。某個乾冷的秋天,第一次不經意來到二条寺町,大老遠就聞到溫暖的茶香味,尋香找到一保堂,發現是焙茶的味道,一喝就愛上。就此每個月都得到這裡報到才行。

但大半年之後,我變心了。因為我發現了一保堂附近的「柳櫻園茶鋪」。柳櫻園的客人進到店裡,會先被請坐在高起榻榻米旁的椅子上,跪在榻榻米上的歐吉桑店員會先奉上溫暖的焙茶和商品目錄,等客人喝夠了看夠了才詢問要什麼商品。這裡最知名的焙茶是早上喝的香濃「香悅」以及晚上喝的「金」,一口入喉,滿口馨香、後味甘甜。我最愛的是週末限定的「手炒煎焙焙茶」,那味道一入口,心情便宛如日本人最愛說的「至福的一刻」。

柳櫻園的包裝不似一保堂鮮艷可愛,但也不可等閒視之。三種焙茶上印製了各種擬人化的動物在玩耍的模樣,這可是複製自日本最早的漫畫「鳥獸人物戲画」,當然又是收藏者的寶物。

最早是經營陶器的一保堂,現在雖然只賣茶,但周邊卻還是保有大量的古美術、茶道具店鋪。這些店家裡的物品,有的因為是罕見古董而價格高昂,但仔細尋找還是可以找到便宜好看的日本器皿「福丸太平堂」、「山田萬宝堂」、「熊谷道具處」……都可以挖寶一整天。當然,如果不買光看,寺町上數不清的古美術、古董、畫廊,就足夠看到心神盪漾一整天。

作為一個器皿愛好者, 每每經過「清課堂」,我完全無法將目光遠離這家店的櫥窗,尤其是切和菓子的「菓子切」。清課堂是日本最古老的錫器手做場,現在也開始製作金銀工藝品,打造茶器、食器、酒器和香器等;金屬色澤非常剔透,器具比例協調,宛如藝術品。他們認為:「人們使用物品,不應該只是以實用性的角度來對待,物品的背後有其傳統文化、藝術、技術和人的心意。」他們就是要將這些抽象情感和意涵,注入作品裡。

寺町二条上另外一個迷人之處是「文具」。離一保堂不遠處有大名鼎鼎的紙司柿本,各式各樣的和紙和洋紙之外,這裡還可以找到各種獨創的信封、信紙、原稿紙、一筆籤,甚至紙做的名片匣、杯墊、賬本……。只是,現代誰還用筆寫字呢?

京都人會。一保堂手寫價目表,日本料理店手寫今日菜單,洋食餐廳也用和紙画帖手繪食譜。因為這些啟發,我在柿本買了手染紙卷回家,在家宴客時拿出來手寫菜單,大獲好評。這條街上還有一家日本最古老的木版畫美術出版社「艸藝堂」,在這裡,可以找到許多珍貴的木版畫,還有別無分號的複製木版畫明信片。沿著寺町通往東走,越過御池通,可以找到「鳩居堂」,這裡是「復古文具」控的天堂,舉凡文房四寶、季節明信片、信封和紙類工藝品、線香……,全部都有。鳩居堂還會隨年節和季節來臨推出不同圖案的明信片,和一般圖案佈滿整個畫面的明信片不同,這裡的明信片總是在一個小角落,印上一個屬於該季節或節日的圖案,簡簡單單卻雋永無比。

離開京都之後,總是會再找機會回京都觀光。但我不再忙著追逐世界文化遺產、佛寺和知名餐廳。我會花上一整天,在寺町二条一家店一家店仔細地逛,找到我買得起且衷心喜愛的物品帶回台灣,在平常生活中小心使用,感受京都職人的誠意和手藝。

標籤:標籤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