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墨西哥的蒙面叢林

一個基地 窺探墨西哥查巴達組織

撰文.攝影=黃麗如
資深旅遊寫手。著有《酒途的告白》、《極南》、《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
FB:享樂遊牧民族。

與主食玉米有關的彩繪牆
墨西哥人認為人是玉米做的,玉米也是主食,在革命基地的彩繪多和玉米有關。

旅行到墨西哥南方和瓜地馬拉交界的城鎮San Cristobal de las Casas,愜意的山城讓人腳步在此完全黏住,只想在此生活。在民宿裡翻攪著巧克力與辣椒融合的醬汁時,旅伴Tanya翻著雜誌問起:「想不想去Zapatista的基地走走,在這附近聽說有一個,是唯一對外開放的。」

第一次認識Zapatista(查巴達)這個字眼是閱讀吳音寧寫的《蒙面叢林》,該組織在1994年發動農村武裝革命以捍衛自己的土地文化。最後自成一區,有自己的學校、制度、農場、軍隊以保衛文化和尊嚴。由於他們對於土地和農作的堅持,吸引不少NGO團體來此取經,希望能在全球化的年代為自己的產業、文化找到出路。

搭著巴士,一路搖搖晃晃、拐了好多個大彎,然後司機說:Aqui(西班牙文:這裡)。我們茫然下車,眼前是普通的公路樣貌,旁邊有一個鐵欄杆大門,巴士站邊則掛了很多標語,當時正發生墨西哥43個學生失蹤事件,其中一個標語寫著:你們的痛就是我們的痛,你們的憤怒就是我們的憤怒。

站在柵欄前,一個蒙面男子從柵欄門的另一端緩緩走來,問我們要幹嘛。我用生澀的西班牙語說著想要進去看看,他拿了一張紙,要我們寫上名字、職業、Email。我胡亂寫著會計,Tanya寫著演員,另一個朋友寫:地圖師。蒙面人收了紙條後,又往遠方走去。

正午的柏油路散著熱氣,我們眼巴巴的墊著 著腳看著帶領革命的「基地」,裏頭好安 靜。太陽很烈,前後都沒遮陽處,我們一直 站到太陽走出了一條陰影,仍沒看到蒙面人 過來。於是三人索性坐在馬路旁歇息,用石 頭畫著線條玩賓果。約莫一個小時後,蒙面 人來了,問起「地圖師」畫甚麼、幫誰畫。 我們才意識到這是敏感的工作,可能因為這 個職業而無法進入。蒙面人又告辭,走向遠 方的茅屋。和旅伴互看了一眼,覺得應該是 進不去了。

一個小時後,柵門開了,大太陽下頭部矇著毛線帽、露出兩顆眼睛的男子說: 「Welcome!」接著表示地圖師是很敏感的工作,所以幹部討論了一下。之後他帶著我們參觀「基地」,不同於對想像革命組織會有的肅殺之氣,基地其實更像一個小農村,唯一有革命氣味的是在房舍牆面上一幅又一幅的彩繪。有人在放羊、有人在種菜、 老師帶著學生在大樹下上課、幾個年輕人在黃土地上踢足球。蒙面人並沒有做太多的解釋,多半的回答都是單字、數字,但態度有禮。迎面來的村民,多半也蒙著面,但眼神誠懇。

在蒙面叢林裡,沒有驚為天人的熱血反骨, 而是對土地、文化堅持而流露的真摯眼神。 一個基地,回歸生活最原本的樣貌,回歸人最基本的需求:尊重與自由。▍

 

查巴達民族解放陣線

www.zapatistarevolution.com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