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火山鍛造的 Nicolos小鎮

一趟旅程 搭乘西西里跨海火車

撰文.攝影=葉思吟
熱愛旅行、閱讀與攝影,獨自穿梭多國城鎮巷弄,熱衷探究媒介與城市文化,這兩年完成《台灣有機茶地圖》一書。總是在想「還能作些什麼」,逐步實踐在山林中開店的願望。

1 %E8%A5%BF%E8%A5%BF%E9%87%8C%E4%B8%BB%E5%9C%96%E8%80%83%E6%85%AE011
歐洲第二大的Etna火山群至今依然活躍,但每天依然開放遊客進入探訪。

起初,打算從羅馬轉飛西西里,後來發現搭火車能直接跨越墨西拿海峽,而且不是藉著跨海大橋登島時,當下便做了決定。臨時先去看「威尼斯雙年展」,再轉搭夜間臥鋪,從義大利中部一路殺到南方,搖搖晃晃近14個小時。行經佛羅倫斯、龐貝、拿坡里⋯⋯數個車站,直到早餐時分,才抵達義大利本島最接近西西里的端點。

此時,火車熄火,乘客被要求在車廂內靜候,原來火車要上船了。來回進出、拆解數段,幾小時後人車終於上了船,一出航,列車長再度廣播,大家離車上船看海。

地中海,波光粼粼,就在眼前。西西里,地中海的心臟,跨海僅短短約3000米航程,看似近在眼前,卻又有遠在天邊之感。聽同床鋪、老是強調法語才是正宗的西西里媽媽說起,西西里自古即是兵家爭奪之地,雖歸屬於義大利,但居民不管是政治立場,以及文化及身分認同,都有自己的主見。

火車登島後沿海續行,距離我將前往的城市仍有段車程, 越接近中午天氣愈加燥熱。相較於本島的繁華,海島景色樸質,屋舍低矮,色調多彩溫潤,但又迥異於希臘藍與白的強烈對比, 以白色、粉色居多。處處可見仙人掌、棕櫚樹、鐵樹。後來巧遇當地商人, 提起遠在千里外的臺灣,常年自西西里進口熱帶植物,才發現兩島之間微妙的牽繫。

我這趟西西里的旅行,主題設定為「陶藝文化之旅」,造訪在地獨特的文化產業、各類陶藝博物館,透過藝術家與專家媒體介紹,了解西西里相關領域發展今昔。越深入探訪,越發現這島嶼深厚的文化內涵。從西西里的陶藝發展脈絡,便能知曉其曾經歷過多元文明洗禮,除了融合無法抗拒的外來元素,更不忘堅持傳承西西里符號、圖案、用色、燒製法等美學思維。

 

4 %E8%A5%BF%E8%A5%BF%E9%87%8C10
海島上的藝術聚會活動,少了嚴肅多了隨性。

生活的藝術、藝術的生活,完全交融。如同Galtagirone地區,保存著自古至今居民賴以為生的上下階梯,每一階均砌上以花草幾何圖案為造型陶磚,節慶時則點綴上巴洛克風格燈海,莊嚴中展現華麗美學。

然而,整趟旅程中,最令我難忘的,則是雖不以陶產業出名,卻經歷火與土無數次鍛造的火山下城鎮Nicolosi。這座被譽為進入「歐洲第二火山」Etna大門的小鎮,乍看毫不起眼,居民悠閒在公園裡下棋、聊天,唯抬頭遠望時,才驚覺火山噴發危機四伏,學習如何與Etna共處,成為首要人生哲學。

有史以來最嚴重一次火山爆發,發生於1669年,曾導致滅鎮,後整建恢復。近年來各大小火山口,時有噴發跡象,每次情況殊異。或許是屬於西西里人的樂觀,Nicolosi居民對此並不驚慌,反而刻意保留遭滅頂人家的屋舍供遊人參觀,一方面見識災難恐怖,另方面機會教育,遇上火山爆發該如何自保。

我好奇詢問導遊 ﹕「為何不搬離這危險區域?」,他略帶逗趣表情回答 ﹕「火山爆發時,人一點都不用擔心,需要擔心的是房子,因為人可以跑,但房子跑不了。」聽完不禁哈哈一笑。原來,在西西里,潛藏著比好萊塢形塑出的「黑手黨」形象,更讓人折服的硬底子生活哲學。▍

 

%E8%A5%BF%E8%A5%BF%E9%87%8C13
西西里島上店家裝飾融合阿拉伯民族意象。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