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上路 享受不期而遇的移動風景

Cover story  Journey On

採訪・撰文=黃雯鈴
在一年8個月的澳洲旅行後,乖乖回到台灣,認真上班工作。但不到2年的時間,禁不住趴趴走的因子作怪,再度重遊澳洲46天,亦完成「自遊澳洲」一書。接著,挑戰完義大利45天、現在計畫去德國,旅行,沒有終止的一天。

「遠的要命」公路接下來的88公里,請小心野生駱駝、袋熊和袋鼠出沒。
「遠的要命」公路接下來的88公里,請小心野生駱駝、袋熊和袋鼠出沒。

里程數50,000公里,是小安(因為車牌開頭就是ANN)勇闖澳洲的功績,也是我和夥伴一年八個月的累積。不過,在這趟長途跋涉的路程中,澳洲美麗的景點地標與獨一無二的奇岩怪山不用多說,反倒是這一路上,冷冽與燒燙的氣候交雜、油箱見底與爆胎連連的驚慌失措、荒原中和同路旅人與動物們的相會、迷路與巧遇的驚喜,上了路才開始的不預期,卻是構成這趟旅行中最大的滿足,旅行對我來說,也產生了不同的意義。

其實,和許多人一樣,持著打工度假簽證踏上澳洲國土之前,原本預計以搭乘灰狗巴士、火車、國內飛機等方式,一邊工作、一邊完成環澳旅遊的計畫,壓根沒想過會以開車的方式長途旅行,雖然出國前依舊申辦了國際駕照,但也僅只是備用於短期租車旅行或不時之需。然而抵達澳洲的那一刻起,當一切不再是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時,計畫歸計畫,永遠也趕不上變化,尤其在事事都得以「省錢」為最高指導原則下,計畫於是開始產生了變化。

話說,我在澳洲的第一趟駕車旅行,是和當時語言班上的韓國和日本同學趁著假日,一同租了一部休旅車前往西澳南部過週末。雖僅是兩天一夜的旅遊,但挑戰在澳洲第一次開車上路的我們,除了無法一開始便順利適應右駕,不時把方向燈打成雨刷,偶爾忘記要靠左行駛外,還好單程四百多公里的公路上人車不多,有機會讓我們慢慢適應車況和路況。

一路上的Country side景觀,對澳洲當地人來說可能無聊至極,還打趣地對你說:「歡迎來到澳洲,這才是真正的澳洲!」但對我們這些來自地小人稠的亞洲人來說,一點都不無聊,除了驚險地閃避路上死的和活的袋鼠、狐狸、鳥外,沿途草木景觀的變化告訴我們愈來愈靠近南部,一幕幕呼囂而過的羊群、牧場、葡萄園等景色目不暇給,在五個小時的一路驚呼下,終於順利抵達目的地——Albany,在這風車小鎮中度過愉快的時光。而旅人最關心的「旅費」,這趟包括租車、油錢、住宿和餐費等,1人是163澳幣,比起參加當地旅行團最少250元的費用,「省錢」、「自由度高」這兩點都大大勝出!更慢慢萌生接下來即將開始的環澳旅程,是不是該買部車?

行經的公路與大城小鎮的心情、雜記,全留在地圖本上的 memo上。
行經的公路與大城小鎮的心情、雜記,全留在地圖本上的 memo上。

與台灣情況不同,在幅員廣闊的澳洲移動,交通工具的選擇和價格若是由高至低來列,分別是火車、灰狗巴士、飛機,自行駕車最便宜,但動輒以幾千公里計算的長途跋涉,可能還是比飛機貴,但有趣的是,因為搭飛機少了沿途享受的樂趣和風光,因此少有旅人選擇搭機旅行,寧可花數星期到數月的時間,載著家當和家人,走到哪玩到哪,悠悠哉哉哉地一路玩到爽。於是,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我們以6500元澳幣的代價買下了算年輕的小安,一部韓國H牌、1.6c.c的3門小車,接著到書店挑了本全澳地圖集,帶著原車主與朋友的祝福,駕著小安,兩個女生展開了澳洲公路之旅。

第一天,滿載行囊與興奮的心情,我們從西澳的首府柏斯往南出發。沿途的風光隨著地域和氣候變化不斷,從未見過的紫色系鹽湖、牧羊人騎著野狼125在草原中趕羊的情景、滿是白色貝殼覆蓋的海灘、親眼看到海龜上岸產卵、紅色沙漠與地底世界的奇景,震撼指數直教人腦門轟轟作響。不過更令我難忘的是,每天一到黃昏時,在奇幻的粉紅色天空籠罩下,袋鼠、針鼬、負子鼠、袋熊等野生動物開始出門覓食,野地露營區中左一聲「可惡」,右一聲「他吃了我的晚餐」等咒罵聲四起下,我走出帳篷,卻看到一隻小袋鼠正抱著我的義大利麵,喀滋喀滋津津有味地啃著,既好氣又好笑;做菜時,還不忘在一旁等著搭配青菜蘿蔔。早晨,準時唧唧喳喳大聲開嗓的烏鴉和鸚鵡,像旅人的鬧鐘般,不醒不停,深怕你貪睡誤了接下來的行程!

就這樣,每天的行程隨心所欲,長則600至700公里,短則100至200公里,因為往往路邊的一隻針鼬、一朵小花,甚至是一個螞蟻窩,都能讓我們停留許久;有時遇上了同路的旅人,投緣聊上幾小時、話不投機的也就半句多;有時喜歡一個地方,便待上好幾天,享受BBQ和發呆的悠閒。也許就像夥伴說的:「公路旅行讓人沉澱。」沒有絕對目的路途上,反而喚醒記憶深處的往事和回憶,邊開車邊咀嚼,愈嚼愈起勁;

當初車上亂序播放著iPod中的音樂,至今聽來,腦中浮現的畫面都像重返現場般真實。至於我,倒是在這場旅行中找到自己所愛,原來我是如此熱愛大自然與小動物,原來我居然喜歡露營,更愛上了做菜的樂趣,至此仍樂此不疲!

然而,旅行幅員廣大的澳洲,難免遇上「該死的遠」,時速往往已超過100km/h,卻感覺車子根本沒在動,窗外景色也沒有改變,久久見到個人影——不過在這些「寂寞公路」上,倒是發展出澳洲獨特的公路文化。像是路邊立起「Free Coffee for Driver」的告示牌,是開玩笑或廣告?其實是體貼長途駕駛的辛勞,別客氣,歡迎下車免費喝杯咖啡再上路!另外,在寂寞公路遇上食火鳥、野兔、野牛的機率,可能比遇上一部車要高!也因此好不容易遇到對向或後方來車時,自然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於是,當兩車靠近時,駕駛們會用放不離方向盤的那隻手,迅速地舉起2根、3根或是5根手指頭,表示SayHello,遇到熱情一點的職業卡車司機,還會以精彩的車燈變換秀或特殊節奏的喇叭聲問候,為「不期而遇」的這一刻,畫下有趣的驚歎號。

曾經,開車在南澳袋鼠島的公路上,我和緩步過馬路的小針鼬不期而遇;因為開車旅行,總是在露營區過夜而與各國旅人不期而遇;也因為開車,偶爾讓不期而遇的旅人搭便車,記得她曾告訴我,因為搭便車一同旅行的這段時光,才恍然發覺澳洲和她之前所看到的如此不同。縱使開車累得要死、路遠得要命、有時還被曬到快昏過去,或許有些人討厭無法預期的事,但我卻對這些路途上的不預期享受極了,正如美國小說家Henry Miller所說:「旅人的目的地並不是一個地點,而是看待事物的新方式。」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