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Work & Life Balance
口述=劉耕名(動畫導演)
「甲蟲創意」創意總監,在紐約旅居九年,2012年回台發展。週末沒事喜歡修補家具,還會帶員工去烏來山上抓甲蟲。
撰文=謝雨珊
攝影=韓承燁
圖片提供=甲蟲創意

如果說我大學是念昆蟲學系,也許很多人會驚訝,相較現在工作領域兩者差異不小。其實從小熱愛畫畫與觀察大自然,所以才會就讀昆蟲學系。大三時到紐約探望念互動電子傳播的哥哥,愛上紐約的豐富,於是後來到紐約攻讀電腦藝術。
我還記得那年夏天,在紐約設計公司「Freestyle Collective」實習時所受到的震撼。當時設計師為美國電視頻道「Comedy Central」做了結合手繪、塗鴉、配合音樂節奏的片頭動畫,稱作「動態圖像設計」,令我大開眼界,當下決心好好學習。

研究所畢業後,在紐約當上動態圖像導演,經營許多美國品牌包裝或形象廣告,可是總覺得跟自身關聯性不大。2012年回到台灣,一方面是想家;一方面是想推廣動態圖像設計,為亞洲提供不同的影像敘事方式。
2013年做了跨界智庫「TEDxTaipei」的《Flip》宣傳影片,結合手繪與電腦繪圖,傳達想法流動與翻轉的意象。這算是甲蟲團隊首次合作的成果,被法國影像網站「Fubiz」報導,引起蠻大的迴響。
現在的甲蟲創意位於台北市磺溪附近,僻靜小巷深處的一棟老房子。辦公室在一樓,我就住在二樓,可以說工作跟生活如膠似漆。如果問我怎麼平衡工作與生活,其實「Work hard. Play hard.」認真工作、用力玩,就是我的人生哲學。做任何事都是在為下支動畫找尋靈感,無論翻雜誌、看書、看電影,甚至跟朋友小酌聊天,都會帶來新的刺激。工作與生活,對我而言都是好玩的事,自然不需要在兩者之間切換。
以前住紐約布魯克林的的威廉斯堡,每天上 班騎個單車,跨越威廉斯堡橋就抵達辦公室 所在的 23 街;過橋時看看東河的風景,吹著風覺得好愜意。回台灣以後,騎單車的習慣也一直保持著。每天早上去附近「吳家豆 漿」買個飯糰蛋,吃完在磺溪河堤騎騎單 車,腦子裡一邊規劃今日進度,然後回工作室 上班。中午整個團隊一起吃飯,邊吃飯邊聊 天就很開心。晚上下了班,偶爾和朋友去天母小酌,喝喝紅酒或生啤。如果待在家,會在 二樓起居室看個 DVD,或翻翻《Little WhiteLies》、《Wallpaper》、《Apartamento》⋯⋯ 等雜誌。
我對室內設計很有興趣,以前住紐約時,週 末一定要逛跳蚤市場,採買家具回來就開 始修修補補,為住所空間增添新意。現在 住的這棟老房子,一、二樓都是我親手擺設的,就連一樓書櫃牆也自己釘。假日依然維 持著修補家具的興趣,不但是種調劑,更是 紐約生活記憶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