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填心
跳脫科技強鑿的坑洞


一種創作想法 平坑時代的異想世界


31 1
美麗心靈 Eunoia/朴麗莎(Lisa Park)/互動裝置/2013


人手一支智慧型通訊裝置已是普遍的現象,這些裝置除了創造生活中的許多影音樂趣之外,其時代意義更在於全新工作平台的創造。俗語說得好:「狡兔有三窟」。原本數位技術的發明,是為了讓人創造工作的便利,但卻造成了更大的工作量與更多的「坑」要跳,狡兔再怎麼自我隱藏也藏不住。

因此,至今仍有許多人選擇不用這些裝置,因為這些工具往往是老闆追殺你工作進度的武器,讓你難有喘息的餘地。藝術家用創作試著找出能夠撫癒人心的「平坑時代」生態系統。

韓國藝術家朴麗莎(Lisa Park)用《美麗心靈》作品,以自己的腦波去連結五個鐵盤水面,每當受測者(藝術家本人)心亂如麻或大腦平靜不下來時,盤上的水紋波面就會激盪不已,試圖用靜坐或冥想的方式去撫平這些波瀾,但往往讓所有水盤平整無波的難度卻是很高。

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如此單純,也不是「狡兔有多窟」就能輕易逃離。狡兔往往死俱,而捕兔的獵狗(如孤狗 G-talk、Line、WhatsApp 等)卻不會如戰國時期落入被烹煮的命運,相反地,反而是這些通訊技術將繼續當道(創造無數的洞要你回填)。雖然說,日前十月有立委提案:「老闆在下班時間以即時通訊軟體要求員工工作,將計入工時,雇主須給加班費。」但這種不斷被老闆挖坑甚至自己主動挖坑給自己跳的時代,已然是新資本主義文化的職場啟示錄。

藝術家們在討論人工智能整合時,提出了一套新鮮生動的作品,讓從「挖坑」到「平坑」這個主題序列,更具有解放想像的潛力。▍



《平坑時代》 第九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2014.11.14-2014.11.23
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四號、五號倉庫





 徐明瀚



徐明瀚 念哲學系時寫過四年誠品文案,碩、博班評論電影與藝術至今,深信思想是停留在最大擺盪下的最小震幅之中,主持有「綠洲藝影」。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