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好美船屋挖蛤蜊,用鮮甜記得布袋風土

小日子 x 非常木蘭

開箱地方進行式

文、攝 下港女子


DSCF4745 scaled

布袋的好美里古稱魍港,地理位置在八掌溪與龍宮溪匯入臺灣海峽的出海口。這裡是河口淤積的沙洲地形,水質因淡海水交界而富含浮游生物和矽藻,恰好是文蛤主要的攝食來源,因此孕育出品質優良的文蛤。當地耆老甚至說過一句話:「如果不是這一顆文蛤,好美里早就散庄了⋯⋯。」 一言道盡傳統漁村人口外移嚴重的現實,村民仰賴文蛤養殖撐起家計。

為了永續好美里的經濟命脈,近年當地採用生態友善的循環養殖方式。魚塭最下層是躲在泥沙的文蛤,並在同一個池養殖虱目魚和白蝦。虱目魚扮演幫助吃掉大型藻類的工作魚角色,避免藻類過度覆蓋導致文蛤缺氧;白蝦則負責清除飼料殘渣和貝類,維護水質環境。


走入船舶造型的好美船屋,四處充滿以海洋主題為裝飾的 3D 立體彩繪,供遊客拍照留念。館內販售種類多樣的農漁產品,提供冷凍低溫宅配或現場封箱服務,讓遊客能將雲嘉南的地方特產帶回家。



DSCF5114 scaled

好美船屋(好美農漁產)

位在擁有蛤蜊之鄉美譽的好美里,由接手家中文蛤養殖的鄭怡雯與 3D 彩繪匠師曾進成共同承租空間,打造「好美農漁產」品牌推廣雲嘉南的農漁產品,並提供海口人風味餐與食農教育體驗。



DSCF4963 scaled


負責人鄭怡雯外號「蛤蜊娘」,原本在臺北從事貿易工作,為了減輕年邁公公在文蛤養殖事業上的勞累而決定返鄉分擔。然而傳統漁村的保守觀念,讓鄭怡雯倍感挫折,於是她先加入 3D 彩繪匠師曾進成的團隊工作,重回職場。

2020 年,曾進成計畫退休,鄭怡雯擔憂自己再次成為無業遊民,於是回想當初返回好美里的初衷,文蛤事業的念頭再次浮現。鄭怡雯邀請曾進成與其他股東合資,共同創立好美農漁產。鄭怡雯坦承創業初期的焦慮:「剛起步時默默無名,連續三個月沒有接到任何訂單。連內部團隊都來說,再這樣下去資金不知還能撐到哪個月?」

困境成為努力突破的動力,鄭怡雯帶領好美船屋積極籌備魚塭觀光,並研發自有品牌的特色產品,例如蛤蜊 XO 醬、虱目魚滷肉燥和蛤蜊麥糙粥等。遊客來到好美里,可以向好美船屋預訂遊程,包括前往潮間帶挖蛤蜊、製作虱目魚丸、釣魚、生態導覽和用中藥材醬醃蛤蜊,透過一系列的在地體驗記得布袋風土。

假日限定供應的「超級想見麵」,湯頭加入一斤蛤蜊熬煮,搭配無刺虱目魚、魚丸、虱目魚香腸、白蝦、當季蔬菜,以及好美里用蚵殼粉和紅蘿蔔飼養的雞所下的土雞蛋。鄭怡雯表示:「我們不斷強調虱目魚、文蛤與布袋的關係,告訴大家好美船屋代表的就是在地與低碳。」他不僅推動了群眾對好美里的印象,也開創了與文蛤相伴的第二人生。●



DSCF4715 scaled





|非常木蘭|

「非常木蘭」為張舒眉董事長於2012 年創立, 是鼓勵「社會創新× 女力參與」的內容平臺,透過多元女力故事,讓女性的生命力被看見;從社會企業的角色出發,陪伴更多有意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業者,同時集結各方資源,扮演「女力媒合」的推手,Stand For Small 支持更多微小而美好的事物,讓社會共好。

QR






┈┈┈┈┈┈┈┈┈┈┈┈┈┈┈┈┈┈┈┈┈┈┈

全文收錄於   No.130  住進小房子 開箱自由的家


%E6%9C%89%E6%9B%B8%E8%83%8C%E7%AB%8B%E9%AB%94%E5%B0%81%E9%9D%A2


 

分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