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畫具和流浪的養分
繼續走向他方
一種旅行方式 一邊畫畫一邊旅行

年輕的流浪隨時準備出發
林懷民曾說:「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大學時到柬埔寨擔任海外志工的陳柔安,因與當地人朝夕相處,進而愛上與人深度交流的旅遊方式。為了賺取旅費,她開始在路邊擺攤作畫,藉由幫人畫畫,見證了許多生命中的重要時刻。
初期僅帶著九千塊臺幣,毅然決然地造訪越南、柬埔寨、泰國,而後她走遍中國西半部,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參加新疆塔吉克族人婚禮,到蒙古用冰河水洗澡⋯⋯每當走過更多地方,也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我曾在蒙古最北端的查坦部落,望向一片無際的青蔥草原,看它隨風微微搖擺,部落周圍是蒼綠群山,麋鹿群在樺樹皮搭起的帳篷之間四處遊走,而一旁的冰河閃閃發光,彷彿為綠色的大地綁上一條透亮的緞帶。
那是身在臺灣的我想像不到的世界。我坐在馬背上足足兩天,才抵達查坦部落,我在帳篷裡住了一個禮拜,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冰河挑水,馴養麋鹿,雖然沒有舒服的衛浴及床鋪,但是覺得非常幸福。更幸運的是,還正巧碰上蒙古的國慶日,到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註)中擺攤作畫。
註:蒙古族的傳統體能運動競技節日,比賽項目為蒙古族男子都必須操習的射箭、賽馬及摔角,以此競賽展示豐收的喜悅。

第一次在旅行中擺攤畫畫,是在柬埔寨擔任海外志工的時候,因為頻繁地跟當地人接觸,和他們一起生活、種田,也推翻了以往的旅行經驗。旅途快到尾聲時,因為不捨,我替每個人畫了一張像,當時正為所剩不多的旅費煩惱,突然想到也許能在路邊幫人插畫速寫,補貼些費用。於是我在當地巷口的超商前擺了張板子,鼓起勇氣,用不太流利的英文招攬經過的人群。當時坐在一旁街角看書的背包客查理,自願當我第一個客人,一開始我緊張地直發抖,來自英國的查理開始講他的故事,讓我慢慢放鬆,畫完之後,他開心地跟我說:「以後這張畫就是我的書籤,看到它就會想起妳和柬埔寨的一切。」
兩個在異鄉的旅人,因為畫畫而有了交流。讓我忍不住想要到更多地方,聽更多人跟我說他們的故事,於是我開始幫人畫畫,跟大家聊天,並寫下一句送給他們的話。在這一年半,我去了越南、泰國、蒙古,還有中國的少數民族地區。
常有人問,一個女孩子隻身到那麼遠的地方旅行,會不會有危險?旅途中,當然會有無可避免的突發狀況。在越南時,有個男孩趁著我騎車出車禍,將手機偷走,當時傷痕累累的我,掉了手機,還花了一筆毀損租車的費用,後來遇上熱心的一家人幫忙,邀我回家作客,請我吃飯,讓我依舊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
一邊畫畫一邊旅行,讓我不知不覺參與許多人的人生,有人請我畫畫幫忙求婚,有人想把畫送給曾經喜歡過的人,當作結婚祝福,也有一家人畫完後,在紙上寫上各自的夢想,期盼一起完成⋯⋯常常覺得自己很幸福,能夠見證他們生命中重要的一刻,而這也是讓我想要繼續畫下去的動力。
這麼長的一段旅行中,我學會獨處,也愛上與身旁不熟識的人聊天,誰說女生不能一個人旅行呢?午後陽光照射在黃金般閃耀的沙漠公路上,我再度豎起了大拇指,讓下一個停車的旅人帶我走向他方,而這個人,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口述 陳柔安
文 吳亭諺
攝 楊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