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山海城
慢火烘焙人與土地情感


一間咖啡店 花蓮黑鯨咖啡


%E4%B8%BB%E5%9C%96DSC09514




潛入咖啡館 向大海學習包容

位於花蓮市區街角的黑鯨咖啡,外觀是醒目的綠, 店內卻是大海的深藍。不同於一般咖啡店氛圍,來店的客人皮膚特別黝黑,而且帶有一種在深山溪邊跑跳,在海上乘風破浪的不羈氣息,以及長年與大海為伴的內斂眼神。

店主人阿甘認為, 生活在一座小島的我們,被太平洋環繞著,海那麼大,包容一切萬物, 為什麼要對不了解的事情不友善?於是她將黑鯨打造成一片海洋,包容著性別、環保、旅行與海洋教育等議題,期待朋友與旅人們在此「回流」。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來花蓮玩,和爸媽坐在路邊吃早餐,一抬頭,山就在眼前,啊!原來這裡是一個離山和海很近的地方,這是我對花蓮的初次印象。

從小我就喜歡玩水,自從知道哺乳類的鯨魚及海豚每換一次氣,就可以在水裡待很久,我便深深著迷牠們游泳時的優雅姿態。2007 年我辭去護理師工作,希望能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那年,熱愛海洋的我參加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解說員培訓,在花蓮待了兩個月,太平洋的風彷彿具有魔力般,讓我再也離不開。



007


而「黑鯨咖啡館」就是我在花蓮生活的縮影。我將喜愛的咖啡、鯨豚、海洋與旅行,通通都濃縮在這個小小的空間中,一杯咖啡,不僅傳遞香味,也分享著我的所見所思。

和咖啡的相遇,是還在當護理師的時候。我喜歡利用閒暇時間學習新鮮事物,為了考取丙級調酒證照,其中一項測驗是用虹吸壺煮咖啡,這時,我才發現原來咖啡不只有苦味,反而在酸苦之間有著豐富口感和層次香氣。而未烘焙過的咖啡豆就像一個被封印住的生命,等待烘焙的過程中將豆子喚醒,再利用沖煮技術展現我希望賦予的咖啡風味。

我特別喜歡「手網烘豆」,即使費工費時,持著網子的手往往痠到不行,但可以欣賞到每顆豆子在直火加熱下的色澤變化,聽見豆子因為受熱的啪啪作響,讓我覺得與咖啡有了更多的情感連結。

一杯咖啡,將我、大海與花蓮綁在一起,而這裡也有許多人和我一樣,因為喜歡鯨豚、海洋決定遷居於此。我的店也是「黑潮」志工、解說員的聚會點,在這裡我們一邊喝咖啡、一邊聊著海洋,討論上次出海時看到的海豚與鯨魚,也有許多新朋友在這裡用一種更為親近的方式,開始認識鯨豚與海。

過去也曾在海洋公園擔任過動物護理員,雖然自己不太贊成圈養動物,但這次機會讓我更親近鯨豚,認識牠們的生理構造與身體觸感,和一個生命直接建立關係和分享情緒的體驗,讓現在的我在擔任賞鯨解說員或在咖啡館工作時,能夠與更多朋友盡情分享我的熱愛。

花蓮是一座人文濃厚的城市,就像很多人說的「土地很黏」讓人離不開。曾有來我店裡以工換學的小女生說,她很喜歡花蓮,但之前一直無法融入這個地方,總覺得自己像個過客。其實,花蓮的熱情是內斂的,靜靜地等著每個人走近,看是否契合;而被選中的人,即使離開了,也會一再地回來。●





口述 甘秋素
文、攝 謝繕聯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