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01 Adopt the Pace of Nature
山城迷霧裡重拾人生方向
移居九份留存舊時歲月
文 許馨仁 攝 韓承燁
┃ 山茶雅舍 ┃

阿哲 山茶雅舍民宿主人,與太太宜汝高中時當彼此是哥兒們,沒想到幾年後再次相遇。畢業後曾任教職,14 年前帶著全家搬到九份,從鎖螺絲開始學習修建老屋,成立「不想上班工作室」以燈具、家飾為主要創作。介紹起山林裡的花草樹木如數家珍,特別有長輩緣,許多小知識都從附近長輩問得,還總能買到料比別人多一倍的豆花。
與九份大竿林的初次相遇,是高中那年上北部工作,當時我提前一站下錯公車,來到這個和印象中繁華老街全然不同的小聚落。四周很寧靜,秋冬的山城蓋著整片濃霧,吸吐都是濕黏的,我沿著石階向上走走看看,不曾想過往後將在這度過十幾年歲月,人生總有太多難以言喻的安排。
老家在嘉義鄉下,父親早早告訴我家裡環境沒辦法供我念書,我一路半工半讀,畢業後在桃園和大臺北兩地討生活。宜汝是我高中隔壁班同學,相識 20 年,兜了一圈又湊在一起。那時我們都對工作有些迷惘,熱忱和抱負快被現實消磨殆盡。從小赤腳玩泥巴、天天胡搞瞎搞的孩子,每天卻必須穿十個小時的西裝、繫緊領帶。我告訴自己,與其繼續花時間在沒意義的事上,乾脆就別做了吧。

某年盛夏我們再次來到這裡,宜汝突然指著一棟屋頂破個大洞、腐敗潮濕,鬼屋般的老屋說:這就是我想要的。兩人口袋裡湊一湊剩三萬薪水,加上朋友借的兩萬當作訂金,真的把房子買了下來。記得拿到鑰匙那天是大年初三,東北季風加上寒流,氣溫掉到只剩七度,我們躺在被白蟻蛀壞的木地板上,蓋著發霉的棉被過一夜,一旁還滴著水,想起來真是愚蠢,那晚卻興奮地睡不著,望向天花板想像它未來的樣子。
起初辭掉工作搬進山裡,錢不多只好自己動手,鄰居修屋頂我跟著學、工人拆房子我去撿材料,海邊石頭鑽洞做成衣櫃把手,象鼻岩找到的木頭立起來正好是掛衣架。我也開始租下有年代的老屋改造成民宿,這棟「晴海」從日治時期到民國初年,都是礦工娛樂用的撞球場,斜對面婆婆家以前是冰菓室,早期這帶叫焿仔 寮,後來種滿菅芒花被稱作大竿林,是村裡特別熱鬧的據點。我很喜歡舊時代的故事和建築樣貌,在修建時也盡力保留。

自己太年輕離家,常是一箱泡麵撐到月底,所以我們房間不論大小都設有廚房,想讓旅人在外也能嘗到自家熟悉的味道,客廳的紅白機是圓了童年的遺憾,不必像幼時蹲在隔壁瓦斯行客廳裡,等鄰居玩累了才能接手十分鐘。回歸田野,說穿了是回到曾經失去的生活,出自一 種彌補心態,如今也多了餘裕分享,幾年前中秋有個女孩獨自上山住宿,我們不放心便隨口邀她一同烤肉,沒想到就成了好友,每年三大 節準時出現。也遇過不被家人祝福的情侶找我談心,還有更多自青澀交往到論及婚嫁、生了孩子再回來,人生重要階段都在這發生,能熬過苦日子再回頭為人付出,是很美好的。


現在我天一亮就起床,洗好米丟進電鍋燉稀飯,然後拎著相機帶兩隻狗出門散步,山林裡春天有鐘萼木和紅星杜鵑,每到花季吸引滿山遍野的蝴蝶,襯著白霧就像仙境。夏日成群熊蟬叫得像打雷,夜裡是螢火蟲接替,還有臺灣特有種藍鵲和大冠鳩,穿山甲、果子貍更直接跟進家門。早飯後整理被單、採買食材,在音樂聲中迎接下一組旅人,午後就到海邊放空,傍晚回家料理晚餐,沒什麼特別,卻是嚮往了 一輩子的平凡自在。
┈┈┈┈┈┈┈┈┈┈┈┈┈┈┈┈┈┈┈┈┈┈┈
Cover story 101 Adopt the Pace of Nature
每次呼吸與俯拾 都是山海與田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