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而唱
你也能是被愛被關注的準明星


 HaoHao Lin   Kris Kang   採訪企劃 劉亞涵  
 陳佳惠 Carlin Chen   Jacobs Hsieh
特別感謝 臺北市立美術館    


|徐佳瑩|


徐佳瑩第六張華語創作專輯《給》,場地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徐佳瑩 創作歌手,2008 年參加《超級星光大道》奪總冠軍出道。曾獲第 21 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之後以第五張專輯《心裡學》一奪金曲歌后寶座。即將於初夏推出全新華語專輯《給》。最喜歡的臺式點心是綠豆湯,疫情期間學會的技能是帶小孩。






相隔《心裡學》,睽違四年終於端出第六張華語創作專輯《給》的徐佳瑩,歷經結婚生子,也二度參加歌唱比賽節目,身分的階段轉變,跨越舒適圈後在表演/歌唱上的經驗積累,讓徐佳瑩在歌曲詮釋上更加流轉自然、直抵人心。看待金曲歌后的頭銜與標準,徐佳瑩說已經克服心魔,知道自己其實根本不用更厲害,而是要順其自然做出能讓自己快樂的音樂。《給》找上了音樂製作人陳君豪和作詞人葛大為,三人像是參加一場音樂創作營,共同將每一首歌的雛形建構起來,徐佳瑩笑著說,這是她做得最滿意,也是最接近她嚮往創作模式的一張專輯了。



出道至今已 12 年,從最早參加星光大道一曲〈身騎白馬〉,到〈失落沙洲〉〈尋人啟事〉〈心裡學〉以及疫情間釋出也同步收錄到最新專輯內的〈雛形〉,徐佳瑩越來越懂得如何用聲音的轉換,以及情緒上的堆疊,來好好說一個故事。細聽她歌曲中的氣音與呢喃,裡頭全是她對細節的精準掌握,也都是她寄託在歌曲裡的情緒出口。

「四年夠久了。」徐佳瑩笑說從懷孕到生產的整整一年時間,因為自己全心全意地期待小孩的誕生,於是在創作方面難免分身乏術,而從《心裡學》問世到參加歌唱比賽這一路來,徐佳瑩感受到身為一名創作者,是不停歇地把自己的能量給出到這個世界,使得身心感到匱乏,雖然內心曉得自己該趕快有作品了,但也會有那麼一瞬間發現,生命當下好像暫時沒有什麼非講不可的事情。

「以前那些富有想像力又天馬行空的事情,好像在經歷過得獎之後,開始慢慢凋零了。」徐佳瑩坦白地說歌后這個頭銜像是個創作的門檻,在她心底會自動地提得很高,好像自己必須寫出一個所以然,要產出比以前更厲害的東西,要更催淚、要更紅、或要更怎麼樣。「但在這樣帶有目的性的前提下,寫歌、唱歌是不會快樂的。」



徐佳瑩第六張華語創作專輯《給》,場地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徐佳瑩第六張華語創作專輯《給》,場地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沒有關係
我喜歡我們的不積極
偶爾多愁善感也可以
溫柔捧著愛的雛形
            — 〈雛形〉


就像在〈雛形〉一曲裡面形容的那種不必勉強自己的心態,徐佳瑩在漫漫的時間裡學會了不去跟過去的自己比較,不需要去想著趕快讓事情發生或有個完美的落幕,因為越去等待越去凝視反而越顯著急,「真的沒有關係,我們現在先這樣就很好。」於是歷經四年的沉澱與等待,跨越了心魔,也開始找回渴望創作的心態,和自己很信任的夥伴一起創造出自己喜歡的音樂,那股成就感像是在自我呼喚。

「唯有唱歌、寫歌、品味音樂這些事情對我來說,才是真的很個人很私密,是能夠給予我生命力量的事情,那跟我兒子今天長高,或是在家庭關係上很成功所獲得的成就感是不一樣的。」

「因為我知道若是像以前自己寫歌的模式來進行新專輯的話,一定會拖延到天荒地老,剛好那時候流行創作營,就是很多人一同完成一首歌的作法,所以就約了陳君豪跟葛大為參與,不去邀歌,也不把壓力全部放在自己身上,而是以共同創作的模式來完成這張專輯。」徐佳瑩說每次他們在錄音室都會從生活周邊的瑣事聊起,或是分享最近誰聽到什麼適合的曲風或值得挑戰的歌,每次東試西試下,一定都能試出個值得延伸的靈感出來。

「還記得以前有陣子非常流行像 Sigur Rós 的北歐音樂風格,我就隨口跟君豪說要不要來試試看?一開始可能只是個玩笑話,但君豪就說等他一下,隨即就跑進錄音室,弄出了一個真的很像北歐風的編曲,再跟我說你唱看看,我就自以為是冰雪奇緣的 Elsa 開始嘗試,雖然那個當下大家會笑到不行,但其實也很難能可貴,因為是與相當信任的夥伴工作,這個空間讓我們彼此都卸下了心防,所以這些在
玩的過程中所誕生的靈感才得以被好好善待。」

在最新專輯《給》裡,回顧了滋養她自己過往的音樂年代和作品,從 80、90、00年代中的流行文化當作靈感的出發點,是致敬亦或說是挑戰。因為曾經被這些音樂給予(Take),有一天也要以創作者的身分去給予(Give)他人,對徐佳瑩來說這樣 give & take 的過程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我想要給,但是我並不是要強迫你接受,而是我就放在這邊了,希望有一天你用得到。」



徐佳瑩第六張華語創作專輯《給》,場地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一頁一頁 以上皆非
盡興愉悅 就功德圓滿
一夜一夜 以上皆對
場燈全暗 一鞠躬下臺
            — 〈以上皆非〉


徐佳瑩過去二度參加湖南衛視的歌唱比賽節目,那時唱的大多是別人的歌,但她卻總是能唱成是她自己的。這二次比賽讓她一口氣抓足了眾人的目光,卻也乘在輿論風口的浪尖上,曾經的負評讓她壓力大到難以喘息。〈以上皆非〉好像也能夠多少反映歌手與觀眾之間的關係,這首葛大為寫的詞,捕捉了徐佳瑩參與歌唱節目後的心境:「大家盡興愉悅就好,我唱得高興,你看得開心,不論之後你要讚美或冷嘲熱諷都好,我都全盤接受。」徐佳瑩說這句話時神情裡留有餘裕,那餘裕是來自對每次表演用盡全力下的問心無愧,而回顧這一連串跨出舒適圈的挑戰,也都活進了她身體,成了新專輯的養分,如今想來都是感謝。


他們一定在看我
他們必須喜歡我
自行宣布 你眼中
最火紅的是我
            — 〈準明星〉


12 年之間,徐佳瑩唱過無數膾炙人口的歌曲,得了獎,在華語音樂圈幾乎不會有人沒聽過她的歌。但她還是淡淡地笑說始終不覺得自己是個明星。「我覺得歌手/明星在我心裡還是有不一樣的重量的。」直到遇見了新專輯〈準明星〉這首歌,徐佳瑩誇口形容是她做過最好聽的快歌,抓耳的節奏,歌詞準確切中人人都渴望成名或冀求關注的現代社會現象。「我會因為唱這首歌而覺得自己是明星,那個自以為並不是來自於我真的覺得自己很美或唱歌好聽,而是在那個因為唱歌而盡情開心的當下,我是很值得被注意的。」在資訊焦慮世代裡,總會有這麼一群人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被關注,但在這首歌裡,就是要鼓勵你把自信拿出來,因為當你真正享受做你自己的時候,你是值得被看見的,也一定會被看見的。



徐佳瑩第六張華語創作專輯《給》,場地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我希望大家可以感覺到我做這張專輯時有多自由,有多沒有包袱。」孵育四年的新專輯,徐佳瑩已然能更游刃有餘看待自己的作品,那是時間賜與她的禮物,也是她歷經得獎心魔與比賽歷練下(或許還有成為人母)所練成對待世界那分同理與理解的延伸。「這些歌講的都很簡單,沒有想要大家深刻去反省什麼或去猜測什麼,因為我真的覺得,音樂在我人生現階段,就是這麼自然而不可或缺的存在,音樂世界裡歡喜就好,真的。」

褪去束縛的徐佳瑩,唱自己喜歡的歌,不再跟你講什麼人生大道理,她用一整張專輯由衷感謝曾經成為她音樂血肉的時代與歌曲,唱了 12 年的歌(相信還會更久)徐佳瑩真真切切地陪伴我們這麼長的時間,而她的歌或許在未來也能成為誰的滋養誰的養分,讓下一個準明星誕生在這個世界上。●

(此拍攝與北美館「百分百錯覺」、「2022 X-site計畫《藍屋》」合作。)





標籤:標籤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