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76 Enjoy Your Stay
移居高雄巷弄
倚著老窗花交換旅行故事
/ // / //////////////////////////////////////// / / / / / /
旅行是一種充電,
可以跳脫工作與生活的框架。
─ 同・居 With Inn HosteL ─
/ / / / / / / //////////////////////////////////////// / / /

Shing 南投人,曾就讀文化大學食品營養系,在中興大學念生物醫學研究所時,認識了先生洪仔。畢業後,她不斷嘗試各類工作,豐富人生經歷。2014 年與洪仔開始經營背包客棧「同・居 With Inn HosteL」,讓喜歡旅行的人們有個可以一起居住、交流的所在。喜愛植物的兩人,興趣是在陽臺與庭院拈花惹草。
傍晚的中央公園捷運站附近,人潮漸漸多了起來,拐個彎走進小巷,喧譁的聲音慢慢地被隔絕開來。推開淺綠色的老式木門,幾個來自各地的旅人正坐在吧檯邊談天,空氣裡還飄著淡淡咖啡香,讓人有種回到家的安心。
從小我就是一個興趣很廣泛的人,對於各種事物很有熱情、也想親身嘗試,研究所畢業後,我做過研究助理、自然老師,也曾和姐姐經營甜點品牌、到餐廳當廚師。在結束餐廳工作後,恰好看到網路上墾丁一間民宿誠徵管家,想起了小時候常跟家人四處旅行,住遍許多旅店、民宿,曾幾何時心中早已默默埋下長大後開旅宿的想法,於是便帶著學習的心情,打包行李往墾丁出發。

在民宿工作的日子,逐漸加深想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空間的渴望,加上父親因為思念、希望我到離家近一點的地方工作,於是趁這個機會,四處找尋交通便利、適合開設民宿的地點。而高雄離家鄉南投不遠,又有高鐵、捷運和機場,容易吸引國內外的旅人前來。我便和當時的男友、現在的先生洪仔,一起到這座城市尋覓理想的房子。
幸運地,找了一陣子就找到這棟位在玉竹商圈 (註)小巷裡,有著 50 多年歷史的老屋。這間房子雖然已經閒置了十幾年,但屋況、地點都不錯,房東人也很好,再加上我特別鍾愛有庭院的老屋,當天我們就決定是這裡了。
思考琢磨著民宿該打造成什麼樣的風格,我想起過去在歐洲旅行時,曾住過的幾間設計 hostel,雖然空間是以共享為主,很重視人與人的交流,但住起來舒適、也保有隱密性。剛好這棟屋子的衛浴設備在房間外頭、乾溼分離,很適合,於是便選擇打造一處以背包客為主的旅宿。我將旅宿命名為「同・居 With Inn HosteL」,歡迎來自各地的人們一同居住,一同在像家的地方相遇。
註:高雄新崛江對面的商圈

為了更加認識老房子的故事,我與房東聊起過往的時光。房東是家族的第三代,第二代父叔輩從小在這裡長大,因為家教嚴格,每個小孩都要跪著擦地板,中午則排排睡在有大樹遮陽的庭院午休;房子裡的窗戶很大,小孩還得一人負責擦一扇窗,連銅條都要擦得發亮⋯⋯。
聽著這些故事,彷彿自己和房子也建立起情感,決定盡量保留空間原味,讓老屋留下回憶。我和洪仔跟著工班師傅一起整理,除了拉管線、更新衛浴,其他格局幾乎保留下來。能用的木門、木櫃就繼續使用,當初作為廚房餐廳的中島,現在則成了接待櫃檯,也將原本的天花板拆掉,讓美麗的檜木屋頂重現。其中最困難的是整理窗花,因為房子挑高,窗戶做得很大一片,我們拉著梯子,先將窗花的鐵鏽刷掉,再上防鏽的紅丹漆,最後塗上白漆,光是這樣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四個月過去了,親手打造的民宿終於宣告完成,我才了解,原來一頭栽進著迷的事物裡,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因為這棟房子,我們認識了許多朋友和老屋同好,歡迎他們造訪參觀,從中也獲得更多學問。像是一直好奇三樓樓梯轉角半圓形平臺的功用,後來才知道,那是因為擔心年紀大的長輩爬樓梯爬到三樓時會太勞累,傳統的房子會設計這樣的平臺讓老人家坐著休息。而我也將這些點點滴滴分享給有興趣的旅人知道。
民宿日常通常忙碌而充實,從替客人準備早餐開始,手作歐姆蛋捲,加上烤好的麵包配上一碗沙拉,是心意也是幸福。接著我會打開電腦處理訂單,辦理入住退房,再泡杯咖啡和旅人談天;洪仔則會與小幫手一起整理房務、打掃清潔,偷閒時就到庭院觀察花草長得健不健康。幾年下來,生活與工作漸漸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雖然有時難免感到負擔,但看著自己的想法,在民宿裡一一實踐,對生活有了盼望,一切辛苦也就值得了。●


同・居 With Inn HosteL
高雄市新興區文橫一路五巷 28 號
(07) 241-0321
9:00-21:00
文 吳亭諺
攝 陳志華
┈┈┈┈┈┈┈┈┈┈┈┈┈┈┈┈┈┈┈┈┈┈┈
Cover story 076 Enjoy Your Stay
Part 1 開一間理想的民宿
Part 2 還想去的那些在地民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