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天天泰|在大港邊的摩登世界 感受酸辣勁爽的迷人泰湯
天天泰的裝潢也一改大家熟知的金碧輝煌與佛陀和大象等意象,以輕曼菲斯風格來大膽定調整體空間設計,吃鍋時還會附給你一個可愛的圍兜兜,我和伙伴們衷心希望,當大家走進天天泰時,心情也能every Thai。
天天泰的裝潢也一改大家熟知的金碧輝煌與佛陀和大象等意象,以輕曼菲斯風格來大膽定調整體空間設計,吃鍋時還會附給你一個可愛的圍兜兜,我和伙伴們衷心希望,當大家走進天天泰時,心情也能every Thai。
在臺北西區我最喜歡兩種鍋正好和移民聚落有關,一是國府來臺後的北方口味「酸菜白肉鍋」,一則是更早期的南方料理「沙鍋魚頭」。咱們中午一鍋外省老爺子、一鍋晚上臺客拼酒,兩鍋吃個酒足飯飽恰恰好。
「火鍋」是臺灣最為重要的飲食型態,口味眾多湯底、菜盤、與肉類,與琳瑯滿目的火鍋料;無論是一個人自己吃的小火鍋,或是眾多好友聚餐首選的酸菜白肉與麻辣鍋,火鍋在臺灣人心目中的地位,應該很難被動搖。
臺灣人一年四季都愛吃鍋,這些充滿地方感的火鍋食材你吃過嗎?
靜靜地看著煙縷從鍋蓋的孔縫中冒出,之中伴隨著食物的氣息,便能感到無比心安,因為你知道鍋裡的食物正在成為更好的樣貌,彷彿世界上真有這麼一個的地方,讓我明白付出能是有回報的,時間無傷,毋須畏懼。
我們農園能鮮摘這些野菜,從產地到餐桌不消十分鐘的路程,趕緊涮入用整尾鯛魚和薑絲當味底的石頭火鍋內,用炭燒得炙燙的蛇紋石先投進竹筒中,瞬間沸水讓魚肉緊縮、菜葉舒軟,食材的精華都釋入水中,原先清澄的白水如今變得有滋有味,讓人折服於原來野蔬也能如此千變萬化,野草不再是野草,而能是城市生活中難見的美味。
用一杯咖啡的時間和旗津的海景相遇是燈塔店的主打:重新設計過的LOGO、店窗上的標準字還有白與鐵灰相襯的外觀配色等,都是和設計團隊雄本老屋與棧貳庫討論後內心理想的樣貌,咖啡空間完美地嵌在旗津的山丘一角,從日光、夕照到夜景,能靜靜地看著天色悠然轉變,每個時段都有其迷人之處。
菜粽在粽子界始終是一獨特的存在。相比於肉粽圈百花齊放的生態(餡料五花八門,每年眾人無所不用其極地想方設法要找到新的食材包進粽中)。菜粽的味型就顯得寡淡,唯白米、土豆、粽葉三項元素,再撒些花生粉與淋上油膏,吃的是米的軟糯與葉的清香,撇去了肉粽葷料的負擔,菜粽清清簡簡卻格外耐吃,無論當早點或正餐或滿足一時的口慾都相當適宜。
我的「自由工作者」人生,一眨眼快二十年了。我素來不是一個有紀律的人, 偏偏一個專業自由工作者最重要的特質,就是紀律 ── 若不能按表操課跟上進度,生活勢必陣腳大亂,一塌糊塗。幸好我有個紀律嚴明的太太,無法忍受我的拖延症,時不時踹兩腳,我「自由工作者」的事業才能勉強支持下來。 若是有朝一日真能心無罣礙地浪擲時間,我仍哪裡都不想去。首先拔掉網路, 搬出早該看完的那些書和早該聽完的唱片,一本一本讀,一張一張聽。然後慢慢把房間收拾清爽,物件歸置齊整。再接著重讀以前讀過的書、重聽以前聽過的唱片。
記憶裡因為鑲嵌了這些兒時滋味,陣陣香氣的反覆堆疊,都像堡壘 , 讓我們躲在某個城市角落裡用吃喝耍廢時,都能感覺自在,感覺安全。長大後的每一天,都是在競爭激烈的都市叢林裡開疆闢士,每當精疲力竭,很高興一回頭 ,總有幾條等著我的戀戀兒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