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圖以遠行遠離混沌 卻在不經意裡被修補

我從淺草搭地鐵到新橋,再轉橫須賀線一路下到北鎌倉,接著轉乘江之電,往湘南海岸前進。我用盡全力追趕小津安二郎導演的人生軌跡,但行程緊迫,成日踅在電影場景與現實場景之間:《東京物語》裡的鎌倉大佛、《晚春》的鶴岡八幡宮、圓覺寺裡的小津之墓……在時間的隙縫裡,把所有可以捕捉到的畫面通通收攏進相機,像是要竭盡靈魂般,追根究柢,這就是一場生命的意外。

女漢子的失敗料理課 修習做菜與身心

今年是一個不同的年,媽媽多了兩塊心頭肉,分別是成天笑嘻嘻跟笑到眼眯眯的小小孩。從家裡寵兒退位,學著跟小小孩相處,自己也學著當起賢慧女子。多年女漢子養成,要轉為溫婉嫻熟本就難如登天,好在爸爸媽媽總保持樂觀開朗的心,也讓我有機會以緩慢的腳步惡補許久未修的料理課。

媽媽日常擠出片刻 深夜的自癒時間

養嬰半年,仍然常在半夜,掙扎於滿足生理或心理需求的天秤。近日梭哈睡眠時間,讀蘿拉.杜奎爾《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她真誠描述自己生子後慘烈的產後憂鬱,如何發病及治療。讀畢第一層感受是荒謬──這也太誇張了吧,為什麼會走到這地步呢──接著想起,我和她並無不同。

當浪潮退去 通往神明居所的白色大門

鳥居,最常見是紅色,在日本福岡系島卻有一座彷彿漂浮在海上的白色鳥居。白色有著純潔、淨化、驅邪的意義,自古以來便常在祭祀神明時使用,象徵神聖之地。日本人相信「鳥居」是人界與神域的邊界線,跨越鳥居代表人們從人界進入神域,也像是從人界通向神域的「門」,海水退去,穿過鳥居,如同走入神明居所。

最難抵達的地方 過最屬於自己的鬆軟時光

書粥的顧店生活如預想般緩慢悠閒,假日比較多外地遊客,若有客人上門就隨意招呼,偶爾彼此開啟話匣子,聊聊我為什麼想來換宿、你為什麼會來長濱,但更多時候是各自埋首書堆,共享閱讀的安寧時光。當地人多選在平日串門子,這時書粥又搖身變成居民的包裹轉運站、孩童放學後的托育所、鎮上情報中心。書店藏書賣書的功能彷彿退居二線,鄰里交流才是重點。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