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Timeless Bookstores
口述=吳駿凌
台南人,重度雜誌愛用者,喜歡考古類和文學小說,開過「思潮二手書房」,現在經營 A Room、Room A和Roomy三家店。
撰文=駱亭伶
攝影=嚴葳
插畫=nicaslife

書是有靈性的,端視你將它放在什麼位置。它會帶你去很多地方,至於能走多遠,走到那裏,要試過才知。開這麼一家店,有為書奪回主權的味道。希望書牆不只是咖啡館的一道風景線,如同淹沒在聊天聲中的背景音樂。
我喜歡閱讀,看書、看雜誌,是生活理所當然的部分。退伍後,自己開了家二手書店,四年後收了;另外在一幢死巷裡的平房,經營起有閱讀空間的咖啡館。幸運的是,搭上台南老屋風潮,咖啡館生意很好,帶來安身立命的資糧,但也漸漸離開設定的方向,心裡頭多少覺得可惜。
兩年前在台南中西區,看見這個有大面積樓地板,採光又好的三角窗空間,動念想玩玩看。把「想找地方看書的客人」,設定為最想服務的基本客群,以此鋪陳空間的遊戲規則與細節。遊戲規則必有門檻,「以分計費」的設計就是這樣來的。基本消費是60元,可自由取用咖啡、茶飲和書籍,一個小時後開始計時計費。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或許純聊天不看書的客人會覺得不划算,進而留住安靜的氛圍。又閱讀是關乎個人的事,但大多時候一個人去咖啡館,總是會被安排在最邊緣的位置,所以讓客人自己挑座位,可隨時自由更換,營造出一個人可以自在獨處,與書對話的空間。
最重要的軟體,有友善歸類的中文出版品,文學、考古、武俠、動漫、藝術類型等,提供各行各業的朋友,從書中找到有用的蛛絲馬跡。還有珍貴的絕版期刊,例如《文星》、《人間》,以及從第1期到第62期的《攝影家》雜誌。因為本身很愛看國外雜誌,所以採購數量豐厚的進口雜誌,希望讓客人看個過癮。我覺得雜誌是一群厲害的人共同去編輯一個主題,裡頭有它想要傳達的重要訊息,而且好雜誌的品質都很穩定,身為讀者,只要閱讀就可以得到,其實是很撿便宜的。
另外一個重視的環節就是跟客人有親身接觸的家具,包括桌子尺寸、椅子高度以及桌燈光線等,都符合閱讀久坐的需要,若是喜歡也可以買回家。也備有任意取用的文具、紙張、老花眼鏡等等,不用為忘了帶這些小東西而煩惱。
原本我以為只要這家店夠酷,一定不缺客人,不過因為中西區算是台南的老區,多以住家為主,商業活動不太興盛,加上台南的店家很少開在三樓,所以生意不如預期的好;所幸兩年來,也有一些固定的客源。譬如下午三到六點的時段,有喜歡一個人來看書、工作或是寫報告的客人,像太陽花學運前林飛帆就曾窩在這裡寫畢業論文。
也有附近學校的國、高中生,來此地度過等候補習或家人接送的空檔;我不免想像,他們現在翻閱的外文雜誌,或許將影響了其後人生的志趣與方向。晚上八點到十點,多是下班後不想直接回家的單身朋友。他們愛點杯啤酒、翻翻雜誌,或許有的一個月就專為看某一本雜誌而來,我覺得都挺好的。
因為開店找家具的關係,我後來又成立了一家北歐二手家具專賣店 Roomy;每天的生活地圖就是從家具店往 Room A 移動的過程。海安路是必經之路,夾雜著有不少台南著名小吃的保安路,總在這個街區把午餐給解決掉。
我會在「福生小食店」吃碗香菇肉飯配丸子湯,老闆伙計都是中年的阿伯阿桑,聽著他們彼此大聲傳遞應和的特殊腔調,很是過癮。走過「阿卿嫂杏仁冰」,就外帶兩個焦糖內餡的甜 燒餅,下午用來配咖啡。天氣開始熱了,「八寶彬圓仔惠」是台南人都愛吃的,可挑五種口味的「總攬(台語)」綜合冰,是傳統剉冰口味,沒有奇怪的化學製品,芋頭永遠煮得綿厚鬆軟,不會 教人失望。
國華街上的「林檎二手書室」裡頭有樸實可愛的 老闆娘,偶爾會在書店裡遇見住在附近的老奶 奶,感覺特別親切。路過朋友開的「小巷 7 號民 宿」會進去串串門子,很喜歡這對島內移民的年 輕夫妻,將有花園的老別墅打理的井然有序。
下午若是需要找個地方待著,思考一些事情,會 去遠一點的赤崁樓對面小巷的「南十三咖啡」 坐坐,其師承台中楓樹十三咖啡老闆的烘焙技術,特色是用陶鍋手工炒豆,店面雖然很小,卻是台南有名的陳世興古宅的廂房。只要去南十三 就會經過天后宮,我喜歡廟埕正大光明的感 覺,即使有不開心的事,也會放下來,又充滿正能量。
外地人若是來台南出差或旅行,可以把 Room A 當作基地,買張三百塊的一日券 Pass,可以使用 所有的設備,並且一整天自由進出。把東西寄放 在特製的小書櫃裡,安心地沿著書店的生活地圖 探索台南,或許你也會跟我一樣愛上這樸實的老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