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與遠方
男人與遠方 一種創作 公路電影式的書寫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作家,老是做音樂也挺煩的,這些年去新疆、青海、大理洱海⋯⋯旅行和騎單車,手上拍了些東西,老是說:「你看看這個,你看看那個」,不如就寫出來。一首
男人與遠方 一種創作 公路電影式的書寫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作家,老是做音樂也挺煩的,這些年去新疆、青海、大理洱海⋯⋯旅行和騎單車,手上拍了些東西,老是說:「你看看這個,你看看那個」,不如就寫出來。一首
持之以恆的減量之美 一種生活 每天學習斷、捨、離 一直以來我提倡的不是「減塑」,而是「減量」。減量其實就是斷、捨、 離。我自 15 歲開始不斷搬家,直到現在,在持續搬家的過程,反覆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
到香港唐樓的藍人茶館赤足暢談 一間店鋪 鬧市裡的綠洲 將店鋪取名「MUM’s NOT HOME」是工作夥伴兼好友 Makui 的主意,顧名思義,期望這個「家」不受管束,享受隨心所欲的自由。
慢走巴黎有一種渾然天成的電影感 一次旅行 色香味俱全的流動盛宴 年中去了巴黎,飛機降落在霪雨霏霏的戴高樂機場,遇上百年洪水,市區的塞納河濁水滾滾,與印象裡能夠散步的河岸相去甚遠,不免失望,但也算是見證
散發熱度的綠色鋪子在花市閃閃發光 一種店鋪 感受花葉的四季更迭 當你喜歡一件事物時,圍繞在它四周的一切,也會跟著閃閃發光。 我在花市店家「排骨葉材」老闆身上,看到這樣的美麗。多年前,記得第一次走逛內湖
我總是相信,不管世態炎涼,一枝草一點露,有燈就有人。就像當年外婆埋鍋造飯,在竹山賣起小吃,再寒傖的小鎮,再起落的人生,也就有了重燃生機的溫度。
找一只飯碗舒服吃飯 一種器物 餐桌上的日常練習 一直對陶瓷器別有鍾愛,原本任人捏塑的軟土,陶燒後成為堅硬的質地,保留了溫度手感,無論拉坯或手捏,兼具剛柔的特性永令我樂意親近。若能使用得宜,一只碗,天長
住京都舊町屋有靜好時光相伴 一間旅宿 京町家 小都音 七、八月的京都,天氣和祭典均熱。十月後的京都,隨著賞楓人潮湧入,又是另一波高潮。唯有九月時光,難得幽靜。「京町家·旅宿小都音」主人小路這樣說著。
鏡頭穿梭日常看見童趣的小日子 一種視角 用鏡頭說故事 我一直是很草根的人,做什麼事都想要對這片土地和人有一些接觸。這些年來一直從事攝影相關工作,大學時期只要暑假有空就會回母校協助,拍照記錄學校孩子們的
一個人穿過微光前行 一種影像 真實記錄重生之後 那是在進入《小日子》工作前的那段時期, 跟隨陳文彬導演進到高雄甲仙小林村其中一個安置區——五里埔拍攝紀錄片。一晃眼, 現在距離八八風災已過了七年,《此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