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記|在無喧無囂之境誕生創作靈光
很多人一開始可能都是以竹材質認識到范承宗,或許會誤認他是專攻竹藝的藝師。但擁有工業設計背景的他,卻不曾將自己的創作面向侷限化,他能靈活運用不同傳統工藝裡的技藝核心,將各樣的媒材重新組合、詮釋,找到這個世代在工藝創作上的可能答案。
很多人一開始可能都是以竹材質認識到范承宗,或許會誤認他是專攻竹藝的藝師。但擁有工業設計背景的他,卻不曾將自己的創作面向侷限化,他能靈活運用不同傳統工藝裡的技藝核心,將各樣的媒材重新組合、詮釋,找到這個世代在工藝創作上的可能答案。
認為只要去運用你現有的條件,去順應每一個生命階段裡的狀態,其實不用特別或一定要買或添購什麼,就已經足夠打造出最適合你自己的空間樣貌了。●
在光影與風之間,她用自己的方式一點一點地勾勒著關於生活的想像。
受過嚴謹的藝術教育很長一段時間,在2017 年蛋君與夥伴兼伴侶晨嘉接觸到了「小誌」這樣的刊物形式,渴望自由的心在小誌裡找到出口,小誌沒有框架,能夠簡單也可以複雜,在小誌的召喚下,兩人成立了工作室,蛋君將過往的作品整理成小誌出版,參加了當年的草率季。
譽霖告訴我,每次結束城市裡的市集和展覽回到這兒,都有種回家了的安心感。看著車窗一幕幕閃逝的即景,他們日常的模樣也越來越清晰。
我們都很喜歡軟水泥帶著質樸與純粹的特色,也想玩衝突美學的遊戲。
愛惜皮革,也瞭解皮革,他們總能依循材料的質地,紋路和觸感,找到每一個作品最適切的設計線條,用獨一無二的設計為人們帶來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對張簡士揚來說,藝術是直視內在的心情抒發,設計則是透過創意解決客戶需求,這兩者可以讓他轉換心情,同時兼具不同層次的思考。
工作室日常 隱身在北埔深山橘子園裡的陶藝工作室 ┃ 佐京茶陶 ┃ 彭峻暘,創立「佐京茶陶」工作室,喜愛日本文化的他,為自己取了小名「佐京」,後也成為陶作的品牌名。自18歲開始學陶,主要製作喝茶用的茶
工作室日常 24atelier 貳家肆 工作室 文 駱亭伶 攝 簡子鑫 盧津姬(左),手工布設計品牌「儒家LU+」主理人。從小喜歡布,卻念了社工和心理系。研修拼布20 多餘年,從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