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新舊光譜間的蓬勃生機 2024 竹博覽會宣告次世代竹浪潮席捲而來
生意盎然的春天,正是不同品種的竹子陸續開始抽芽、恣意生長的季節;與此同時,第一屆臺灣竹博覽會隨之展開,跨越縣市上演竹的文藝復興。以次世代竹為名,從微觀到鉅觀,揭示竹之於生活、之於生態,在全球減碳浪潮下將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如同竹子飛躍般的生長節奏,迅速升高存在感。
生意盎然的春天,正是不同品種的竹子陸續開始抽芽、恣意生長的季節;與此同時,第一屆臺灣竹博覽會隨之展開,跨越縣市上演竹的文藝復興。以次世代竹為名,從微觀到鉅觀,揭示竹之於生活、之於生態,在全球減碳浪潮下將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如同竹子飛躍般的生長節奏,迅速升高存在感。
結束七年國外古董買賣工作的黃思喬,帶著對藝術的熱忱,回到家鄉開咖啡廳,以《三國演義》諸葛亮的一段詩句:「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為靈感,創立「日遲DIDcoffee」,希望打造一處藝術與生活相融的空間。
那時工作室在北門街,一條大路直通廟口,大夥討論累了就四處走晃覓食,這裡是我們最早探索的地方。彎進小巷弄,兩側整齊並排的紅磚建築,矮房外掛著手繪老招牌,路小小的,徒步就能把街區走得透徹,不比東區科技城開發,這裡像還停留在某個簡樸年代,安靜得沒有一絲聲響。
買張由新竹駛向內灣的火車票,約莫一小時的車程,就能抵達這座三面環山的客家村落。小小的聚落裡,地域不大卻與大自然相當接近。「遷徒咖啡民宿」的主人舒舒,從小常跟著家人到此遊玩,上山賞螢,河邊抓魚蝦、泡冷泉。內灣是一個為她承載童年記憶的地方。
竹塹城街巷小旅行找尋舊城迷人的生活痕跡 一種記憶 走訪新竹老街區 說起臺灣古都,腦中總會浮現臺南的老街巷,或大稻埕古色古香的連棟式街屋,鮮少人知道其實新竹也是一座三百年歷史的老城。每逢過年,我總會和媽
眼前島上夢境一般的光線,即便初次見面,卻有種一見如故的莫名親切。
氣質優雅的車站建築,總是車水馬龍的城隍廟口和好吃的貢丸米粉,是許多人對這座城市僅止於此的既定印象。但其實,只要越了解新竹舊城區,便越會被這塊土地所深深吸引。
Cover story Remembering the past 口述=溫瑞坤 「杏春中藥行」第三代老闆。曾留日修習化工,自21歲起在店裡幫忙父親包藥,至今已六十多年,仍堅持守護百年中藥行的傳統。
用雙腳感受大鹿林道的斑駁風景 一種跑步體驗 在雪霸觀霧奔山的情懷 沒想到,原來我可以回到這裡,而且是再一次用我那雙其實「武功」廢掉一大半的雙腳。 新竹五峰鄉,一個距離城市說遠不遠、卻又沒那
時逢四月,春天已經起步,溫度彷彿在猶疑之間徘徊,到底還是個過渡期。在南風徐來的午後,為了不讓自己發霉,決定到家附近的老屋市集散散步,曬曬春天裡的和煦陽光。 座落於竹北六家的新瓦屋客家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