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揚|在木工課中體會簡單寧靜的生活哲學
開始做木工之後,分析事情的角度也會不一樣,注重生活品質,對工藝也會有欣賞感激的心。喜歡木工的人個性都很靜,用手作時專注的感覺來享受時間。簡單的生活過久了就會懂得如何取捨,我覺得人最後都會回歸於基本的、不受物質影響的快樂。
開始做木工之後,分析事情的角度也會不一樣,注重生活品質,對工藝也會有欣賞感激的心。喜歡木工的人個性都很靜,用手作時專注的感覺來享受時間。簡單的生活過久了就會懂得如何取捨,我覺得人最後都會回歸於基本的、不受物質影響的快樂。
理不清自己究竟是因為離開而獨立;還是因為夠獨立而選擇離開,又或者「獨立」其實內建在身體裡,只能透過應用來強化?我只知道一次又一次的出走,是因為有所追求,追求知識,追求視野,追求新事物的灌溉和思想的碰撞,是真正的想望。
新冠病毒的突襲,門扉是被迫關緊了,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倒順勢乘著風,從窗邊溜進了尋常人家。觀者既能以全知視角一窺展間設計,也能投身其中,自由拉近與展品的距離,若搭配語音導覽,更如同身歷其境,與實際看展並無二致。
在澳洲做了整整半年的西式早餐,依然覺得臺灣最好,早餐沒有限制,各式各樣風味和質地的食物皆有,唯一讓我有動力起床的依然是油油鹹鹹的臺式小吃,從大稻埕阿角紅燒肉、師大龍泉市場前的香濃大骨湯米粉還有大橋頭珠記油飯,再到雙連市場的意麵、鹹湯圓和麵線,吃下飽足感強的美食才能讓我對即將開展的一天充滿期待。
Cover story Journey On 採訪・撰文=黃雯鈴 在一年8個月的澳洲旅行後,乖乖回到台灣,認真上班工作。但不到2年的時間,禁不住趴趴走的因子作怪,再度重遊澳洲46天,亦完成「自遊澳洲
專欄 鏡頭下 撰文.攝影=羅文傑 美食旅遊節目製作人。從小就胸無大志,長大之後,一度想要假藉工作名義到處旅行,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去過澳洲不細算應該都超過了五次,每次都因為不同的
撰文.攝影=羅文傑 美食旅遊節目製作人。從小就胸無大志,長大之後,一度想要假藉工作名義到處旅行,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前幾日去勘景,地點是露營活動的宣傳場地,聊著聊著
鏡頭下專欄 撰文.攝影=羅文傑 美食旅遊節目製作人。從小就胸無大志,長大之後,一度想要假藉工作名義到處旅行,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我記得我國中的時候,有一位教國文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