凃立葦|有一間小屋安穩自身 享受即興在生命發生
開放式空間實現了我小時候想住在美術館的夢想,家中布置也大抵以展覽為方向,家飾物件通常是與我、朋友、情人相關的非賣品:前男友的牙刷、失戀喝醉酒燒出的地洞、行為藝術的創作,一個一個蘊含意義的作品構成這個家,就像是以我——凃立葦為名的美術館。
開放式空間實現了我小時候想住在美術館的夢想,家中布置也大抵以展覽為方向,家飾物件通常是與我、朋友、情人相關的非賣品:前男友的牙刷、失戀喝醉酒燒出的地洞、行為藝術的創作,一個一個蘊含意義的作品構成這個家,就像是以我——凃立葦為名的美術館。
二○一二年,因《黃翊與庫卡》這齣人類與庫卡機器人詩意共舞的經典舞作而聞名於世的黃翊,不僅是靈活結合藝術與科技的編舞家、程式設計師,同時也是「黃翊工作室+」的營運者,擁有多重身分的他,對待每一件事情都極為認真,即使因疫情只能透過視訊訪談,螢幕裡的他仍然端坐著,並謹慎地收接每一道問題。
文=陳祖晴 圖片提供=華山1914文創園區 進劇場看表演,對於許多人來說,總是會有個疙瘩,心想著要是「看不懂怎麼辦?」或是覺得舞蹈離自己很遙遠。但對年輕的舞蹈家和編舞家而言
聊聊天 臺灣編舞家談舞者的專業養成 文 駱亭伶 攝 韓承燁、金成財 場地提供 景美人權園區 林麗珍 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編舞與造型視覺設計。1995年創辦無垢舞蹈
聊聊天 無垢舞蹈劇場舞者談舞蹈與生活 文 駱亭伶 記錄 徐慕珈 攝 韓承燁 場地提供 景美人權園區 無垢舞者 「一齣舞作,如果沒有舞者投入全部的身心與情感,將難以成就完整
以身體舞動臺南的古往今來 一種劇場人的生活 觀察城市裡各種姿態 透過眼睛,能夠如何認識一座城市?行走在路上,是否曾停駐觀察行人走路的各種姿勢?有時候,由於太急切,反而忘了應該安靜地從心觀看,重新詮釋一
聊聊天 享譽國際的原民藝術家聊聊回家與夢想 撰文=王常怡 攝影=林志潭 企劃協力=法藍瓷想像計畫 場地提供=西門紅樓 布拉瑞揚(左) 臺東金峰嘉蘭部落排灣族原住民、編舞家。國中畢業後開始
七嘴八舌每個人都可以是導演 一種創作想法 敲打城市中的喜怒哀樂 走在城市裡,抬頭看看周遭人群,竟發現多數人表情冷漠,動作與生活彷彿機械化,打卡、上班下班、賺錢、漫無目的逛街,早已忘了腳踏土地感覺,更不
編舞靈感來自不斷追問為什麼 一種創作想法 靈感來自生活中不經意的累積 無論是生活或編舞時,我總是不斷問自己:「為什麼?」 做創作的時候有很多「為什麼」,為什麼不可以做這個或那個,為什麼台語的音樂不行,
Cover story No Music, No Life. 口述=周書毅 採訪・撰文=曾虹琳 我覺得旋律跟節奏是離不開生活的。創作時我會問自己說「需不需要音樂」,這隻舞會不會不需要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