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油飯|牛皮紙包裹濃郁油飯香 手工翻攪米粒 讓情感延續
四年前推著自己手工組裝的三輪攤車在路口賣起了「阿桂油飯」,覺得生活就是要每天都充滿樂趣,總以幽默方式和客人談天互動,也在庶民美食中找到人生方向。
四年前推著自己手工組裝的三輪攤車在路口賣起了「阿桂油飯」,覺得生活就是要每天都充滿樂趣,總以幽默方式和客人談天互動,也在庶民美食中找到人生方向。
一個人的民宿篇 撰文、攝影=譚洋 文字與海洋學徒,「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上解說員。現居花蓮,進行客製化淨灘創作計畫《海廢.活詩集》。 經過被樹葉遮蔽的「林森路315巷」路
一個人的民宿篇 撰文.攝影=譚洋 文字與海洋學徒,「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上解說員。現居花蓮,進行客製化淨灘創作計畫《海廢.活詩集》。 在客廳的榻榻米墊上坐了
一個人的民宿篇 撰文.攝影=譚洋 文字與海洋學徒,「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上解說員。現居花蓮,進行客製化淨灘創作計畫《海廢.活詩集》。 從花蓮火車站漫步約十分鐘,我就在老街
一個人的民宿篇 撰文=楊芷菡 文字工作者。大學時光浸漬在新聞傳播領域。專攻美食、旅行、設計等生活風格議題。專長是把魚養得又大 又肥,喜歡蜂蜜水黃澄澄透亮模樣。 攝影=楊芷菡、陳家慶 睜開雙眼之後,四周
與時光交疊老糖廠飄散新世代甜味 一段歲月 老廠房伴隨時代更迭 文、攝 小海 時間在這裡留下影子,不隨著晨昏光線更迭,而是跟著拜訪者的心境流轉。當一切靜下來,能夠聽見風裡有著身旁屋舍數十年齊唱的歲月之歌
一開始對花蓮這個地方沒有什麼特別想法,我必須很誠實的說。不是來打造新家園,也不是實踐什麼夢想。最一開始就只是因為在這裡有工作,所以搬過來。這樣說好像非常不浪漫,但我的個性就是比較直。不過,既然在花蓮已經生活十年了,我想我應該是喜歡這裡吧。
我常常在想,如果花蓮是一個人,它實在非常高大,而我們只是住在一根手指頭上。我和先生小岡搬到這裡後,每天都在認識新奇的事物,無論是讓人手上沾土的菜園、可以拿來取暖煮茶的漂流木、或是刺骨凜冽的東北季風。我們像是落腳了,但其實更能夠在自己的土地上旅行,遇見新事物。
Cover story Everything Old Is New Again 口述=雅如 用雙手編織乾燥花、煮咖啡、做甜點、收集雜貨的女孩,把最喜歡的事物濃縮佈置在小巧可愛的咖啡屋裡,等待
撰文=楊若榆 我的私房咖啡與佩蒂‧史密斯《時光列車》 9803是我們學校附近最像咖啡館的咖啡館──儘管我受不了那老一臉古怪神情的男店長,他省話,不配合你,別想提出對點一杯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