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 × 覺醒音樂祭團隊│在這裡長大的孩子都去哪
舉辦「覺醒音樂祭」的團隊,都是土生土長的嘉義孩子,有著對在地的熱情,才有了現在的盛況。每年七月的覺醒音樂祭為地方帶來人潮,不過他們平常在嘉義混的私房景點到底是哪些呢?我們邀請覺醒團隊派出他們的顏值擔當與幹話王,來跟我們分享平常活動前祈求順利的靈驗廟宇、必訂的便當名店,以及每次都去的慶功美食!
舉辦「覺醒音樂祭」的團隊,都是土生土長的嘉義孩子,有著對在地的熱情,才有了現在的盛況。每年七月的覺醒音樂祭為地方帶來人潮,不過他們平常在嘉義混的私房景點到底是哪些呢?我們邀請覺醒團隊派出他們的顏值擔當與幹話王,來跟我們分享平常活動前祈求順利的靈驗廟宇、必訂的便當名店,以及每次都去的慶功美食!
走訪臺灣各地,小日子編輯們吃遍各地美食、欣賞各地美景,蒐集在地人情故事。但是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處是那麼美好而無可取代,這些是編輯們心中最軟的一塊,它伴隨著我們成長,承載了我們的笑與淚,還有每一段平凡卻難以忘卻的時光。
「她們都對我很好,叫我內桑,是日語裡大姊的意思。」店裡員工都是住附近的阿姨,綁上頭巾和圍裙,笑咪咪地迎接客人,忙碌時相互扶持,閒暇時一起靠著牆聊天。因為用料實在,學生們在放學後來店裡吃甜湯、喝果汁, 許多人更是從小吃到結婚成家。「吃了三、 四十年到現在還是會來,一樣是我幫他們削的水果喔!」阿嬤自信地說。
年少時因為家境貧窮,在隔壁鄰居介紹下,來到三美旗袍做學徒,性格開朗的李師傅,從當年嘉義有20幾間旗袍店的榮景做到現在只剩他的手藝與堅持,說起過去遇到的困境,只說:「已經很多都忘了,不過要說的話,最記得還是當年離開家,一個小孩子來這裡當學徒,什麼都很陌生,也會很害怕大人,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大家像家人一樣,就一直到現在了。」
不同於別人用油漆刷寫燈籠字,他偏好毛筆,雖然筆毛軟難操控,但掌握精髓,字就活了。而畫燈最難的則是在曲面上創作,一盞燈由數塊布構成表面,為了避免縫製造成誤差,自古都是直接在燈上作畫,然型態描繪好後,還得暈染得漂亮靈動,超過35年經驗的他,每次還是會先用鉛筆打草稿,然後坐在家外的繪圖座位上,一筆一筆寫,一圈一圈染。
小黑貓雖然位在嘉義的主要幹道上,但月色低垂後整座城市就會安靜下來,三個孩子跟鄰居很友好,彼此也會互送食物,人與人的信任回到很原始的狀態,比起臺北這裡更符合我對生活的想像。我覺得,不是我們來到嘉義做了特別的事,是嘉義平衡了我們,異國家庭、藝術創作、創業都在很舒服的狀態。
對我來說做菜跟習武很像,隨時間慢慢累積能力和對食材的了解,有天突然頓悟,開始能融會貫通,於是從簡餐一路做到無菜料理,餐廳地點也換了五次,每一次的歇業和開張都是對自己設的全新挑戰,也很感謝客人們總不灰心地跟著我跑來跑去,這就是嘉義人可愛的地方,愛恨分明的直接性格,一旦喜歡上了就不准別人說你壞話,是帶點傻氣的魅力。
這裡很慢活,工作之餘還有足夠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棟建築原本是一間老診所,閒置許多年,綠色鐵皮已經生鏽,中間閣樓擋住向東方的光線,讓空間看來灰灰暗暗,院子裡腐壞的木柱還爬滿白蟻。我們盡可能地不破壞房屋原本的結構,架起大片玻璃拉門讓陽光進來,也因為喜歡傳統日式建築的緣側,靠窗而建的走廊,也讓故鄉來自日本的房東看了相當開心。
我覺得物品會美,是因為有人的使用痕跡以及時間留下的印記,像銅就是經過人們的撫摸和歲月的沉積,從原先的光亮轉為內斂的色澤,銅金染上一點油墨般的深色才是最美的,這些老物經過流傳之後顯現的皮殼,就是它們獨有的美感與拙趣,也希望這些被好好保存的物品,可以再次被使用,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一種惜物的心情,更是讓它們在新的人生中再次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