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觀察室|展覽】在《紙的旅程》中 遇見生活的各種可能
紙張多變得像個人,有時柔軟,彷彿一不小心就受損,有時卻剛硬得似銅牆鐵壁。 「真正的手工紙有『力』的感覺。」從未參與過的造紙歷史,在博客來與樹火紀念紙博物館規劃的展《紙的旅程》中體驗到了。
紙張多變得像個人,有時柔軟,彷彿一不小心就受損,有時卻剛硬得似銅牆鐵壁。 「真正的手工紙有『力』的感覺。」從未參與過的造紙歷史,在博客來與樹火紀念紙博物館規劃的展《紙的旅程》中體驗到了。
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小林村,餘生者僅47人;人文電影導演陳文彬於災後三年進入小林村拍攝紀錄片《此後》,記錄餘生者該如何繼續向前走,勇敢面對未來。何謂從此之後? 「我們都是被逝者留下的
面對海洋,直覺都是奔向前的。我曾在臺灣離島的機車後座上,遠遠看見緩慢起伏的海洋,在夕陽餘暉下粼粼著綿長的微笑。 卸下鞋帶的鬆綁,讓雙腳浸泡在澄澈的海水之中,任憑沙隨波逐流,
「自然之浩大,總能忠實地反映在我真摯而脆弱的靈魂裡。」——法國作曲家克勞德・德布西。 旅法的臺灣導演郭承衢首部劇情長片《德布西森林》,故事敘述在遠離大城市的森林裡,一對母女過著與世隔絕的
如果有個「你心目中最精彩絕倫的電影」排行榜,那麼我想《完美陌生人》這部片一定榜上有名,而且名列前茅。 《完美陌生人》描述一群好友相約共聚晚餐,談笑風生地享用一桌豐盛佳餚。有人心血來潮提出
能偶然發現書本的上架,是一件浪漫的事。 那一年夏天獨自到巴黎旅行,走進莎士比亞書店,意外地發現《Before Sunrise (愛在黎明破曉時) 》系列電影劇本,購買後在書頁蓋上迷人的店
有位在嘉義生長的朋友告訴我,他的故鄉是個不毛之地。身為異鄉人的我卻發現嘉義除了方塊酥和火雞肉飯,其實也有好棒的咖啡文化。 中秋連假意外地走進嘉義,原本只打算在故宮南院和森林之歌間流連,對
下午四點多,與朋友相約,我們來到了「旅。咖啡」。它的位置隱密,走進店裡後才發現室內空間小,能容納的人不多,我們很幸運地能坐到店內唯一空著的座位。 店內大部分的餐點都是茶飲,
剛到臺北的時候,總是被路上那一座又一座的橋搞得暈頭轉向。在智慧型手機還未普及的年代,到哪都得先查好地圖,再變換各種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對我這個性子急,又受不了捷運往返而消耗更多時間的人來
隱身胡志明市第一郡,華麗著名的聖母大教堂與中央郵局中,西貢的書街低調不張揚。街裡的商店排列井然有序,規模雖不如金錢堆砌的十里洋場,卻讓旅人感覺流連香榭大道的蔭涼與芬芳。 第一次與書街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