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ic Lab】台灣設計 米蘭發光

創作對話 創作背後的故事總是有著汗水

撰文=鄭雅文
攝影=Sparko Studio 林志潭

2014米蘭展新作竹林吊燈,透過最少人為程序呈現竹材自然的美感。
2014米蘭展新作竹林吊燈,透過最少人為程序呈現竹材自然的美感。

陳函谿、曾熙凱
台灣設計師,在倫敦創立「詩研設計事務所」,曾獲米蘭家具展「Design Report Award」。作品以哲學思維設計光線。

 

Q:如何開始你們的設計之路?

A:函谿念台大物理系時,被物理的哲學性吸引,例如光子、相對論等,對美的喜愛因此從物理移轉到設計;熙凱高中時愛看漫畫及日本雜誌,原打算讀平面設計,卻因填錯卡而開始產品設計。確切來說,想改 變生活中事物的慾望引領我們走上設計之路。而燈在設計領域中有獨特的地位,因為操縱的是非實體、屬於情感的媒介─光。

Q:設計養分來自?

A:生活。週末會去位於倫敦工作室附近的市集、藝廊或是博物館,逛百年傳統市場Borough Market、英國最大藝廊White Cube、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等,而旅行的體驗及生活中細微的觀察,更是設計靈感的根本。

 

Q:參加米蘭家具展得到什麼收獲?

A:今年在米蘭發表的「竹林」系列,技術面挑戰極 高,當第一件設計樣品完成,且結構強度足夠時,整 個團隊一起開啤酒慶祝。期間與Patrizia Moroso、Giulio Cappellini等設計界巨擘介紹新作,更認識了BCXSY、Nacho Carbonell等新銳設計師 ,激盪了新的合作火花。

標籤:標籤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