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開始認識農夫的名字


一趟產地旅行 從料理課到深山裡的畜牧場


6 1
嘉田一畜牧場第三代鄭瑞維,為了牧場的豬兒們建了一座湖,調節牧場空氣。


鹹鹹的海風,濃烈的漁港氣息迎來,大多數人對高雄的印象不外乎是「港都」,新鮮的漁獲擺滿盤,大碗「海之冰」趕走暑氣。但是這一次想聊的不是海產,而是被浪潮聲掩蓋住的農人們。高雄除了海鮮,在山林綠地裡也種著四季蔬果;在奇異的月世界,更因地形的關係,隱藏了一座座畜牧場。

為什麼會特別提這些農作呢?這要從一堂料理課說起。前些日子,我來到位於高雄蓮潭物產館裡的廚藝教室上課,這堂料理課很特別,一開始不是廚師出場,反而請了一位畜養萬步雞的「力村伯」上臺。

力村伯褪下輕便的汗衫,穿上襯衫侃侃談起他的故事。曾歷經八八風災的創傷,一夕之間大半輩子的努力全成空,因此他轉念,再多的金錢都抵不過快樂的生活,開始養了一 群能健康地在山裡奔跑的雞,他的雞有足夠的活動力,因而被稱為「萬步雞」。

通常料理課程都是將聚光燈投射在廚師身上,但這堂課卻讓我們注意到了食物的靈魂人物——農民。課堂主廚李建達也是高雄人,特別關注高雄在地的小農,每週末在蓮潭廣場舉辦的小農微風市集,常可以看見他穿梭在市集間,他說這些小農們其實找不太到管道銷售自己的農產,就算在颱風天也很 努力地扛著食物來賣,賣的蔬果也都是自己吃得安心的。也因此,料理課堂上,也特地使用當季、在地的食材。

如果能多加留意,每到超市就能從蔬果或肉品的外包裝看見履歷資訊,上頭標示著生產者的名字,以及作物的詳盡生產履歷,每一 項食材都開始有了自己的身分。

而這一趟高雄行,我也實際探訪了位在田寮的履歷豬畜牧場,坐在休旅車上搖搖晃晃地穿過月世界神祕的地質,彎進細窄而蜿蜒的山路,終於來到深山裡的養豬場。

嘉田一畜牧場老闆鄭瑞維悠閒地坐在豬舍旁的辦公室裡泡茶,一見我們入內,便招呼我們喝茶。其實一般畜牧戶,早就去農忙了,哪能陪我們聊天呢?

談起他的豬舍,老闆相當有自信,畜牧場裡的溫度濕度都是機械自動化運作。鄭瑞維是第三代傳人,從阿公那代便開始養豬了,鄭瑞維接手後,開始整頓牧場,引進現代畜牧概念,成為田寮第一個產銷履歷養豬場。

老闆帶著我們繞進牧場裡,他認為能養好豬的關鍵是注重「動物福利」,讓牠們在舒適的環境下長大,自然就能長得好。每一個區域都蓄養著不同年齡的豬:成熟的豬怕熱,因此加裝大型電扇及水簾幕使得環境通風涼爽;小豬怕冷,所以需要可以暖和的設備,每個豬籠裡都點著一盞暖光。為了讓豬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柵欄裡所蓄養的數量更是只有一般養豬場的半數。

在豬舍的前方有一座美麗湖泊,周圍環繞著月世界青灰色的泥岩山林,老闆說這是他特別為了這群豬造的湖,湖泊的水氣能調節豬舍氣溫,透過風扇對流空氣使環境更舒適。

古書上總是聽聞皇帝為了心愛的妃子打造華美的山水庭園,但鄭瑞維卻是為了他的豬兒們建了一座湖,看著這一方翠綠的湖面,不禁對農民的用心肅然起敬。▍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 「食在地、享當季」打狗食趣廚藝教室
網址:www.cookfun.com.tw/







 鄭雅文
 楊芷菡



鄭雅文 文字工作者,大學讀資訊傳播系,曾到捷克幫忙搬石頭重建老酒廠,著迷於老事物新生命,以及任何形式的美好生活。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