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得到 隔壁炒菜香的天井空間

一個旅居空間 老婚紗店改建的民宿

撰文・攝影=葉思吟
文字工作者,因為愛登山、愛攝影,有幸走過許多簡單生活的小地方,替自己的足跡留下文字與影像的紀錄。

高挑的旅居空間融入鹽埕區緩慢步調。
高挑的旅居空間融入鹽埕區緩慢步調。

在高雄愛河邊的五福四路隸屬於鹽埕區,由於這一帶屬於高雄港腹地,昔日熱鬧輝煌,酒吧街、委託行林立。但是歲月更迭,鹽埕區變成新舊夾雜的老街區,現有摩登繽紛的駁二藝術園區,而巷弄裡還有許多老房子正悄悄地變身,試著重新譜寫老鹽埕新故事。

位在在五福四路上的《叁捌・旅居》就是一處我在高雄發現的新天地。看起來相當不搶眼的老透天厝門口,刻意挑選類清水模的灰色調,隱身在華麗歡樂的婚紗店旁,如果不仔細尋找,還會以為這裡尚未完工。

第一次拜訪當天,空間主人邱承漢才剛在店門口掛上一張小招牌,加上門口入口走道貼滿藝文活動海報、擺設典雅的婚紗模特兒迎賓⋯⋯,一切的一切看起來實在不尋常,讓我在門口觀望許久才勇敢按門鈴。

迥異於傳統亭仔腳總愛儘可能填滿空白,叁捌・旅居反而故意將室內空間往後縮進去,設計露天樓梯間,置於整棟建築前端,連接外頭熱鬧的五福四路,誤打誤撞從這開放樓梯上到二樓客廳的我,竟被主人笑說我自此可以被當作「自己人」了!「等下就把鑰匙交給妳」,他開玩笑著。原來我走的是「暗道」,而非一般迎接來客的大門。沒想到這麼一個無心選擇,就快速拉近我和大夥的距離,而屬於港都人的直率豪爽,就在這片刻間傳達無遺。

當天,同在二樓吧台客廳聚會的,還有來自南北的朋友,說起高雄與鹽埕區這幾年的生活文化變化,從象徵港都表演文化的「大舞台」拆除、左營眷村老房舍的不復在,以及駁二藝文特區小店進駐、鹽埕區年輕人返鄉創業等議題,在場每一位都觀察相當細膩,透露出對於城市文化議題的深刻思索。

這樣的聚會經常出現在叁捌空間裡出現,喜 歡交朋友和探訪鹽埕區老店、老人家的邱承 漢,回來高雄長駐的一年多來,經常在散步 的過程中,發現被遺忘的鹽埕生活樣貌,無 論是過去風華一時的堀江商場、曾經非常富 有的銀樓街、堅持賣早餐鹹粥的小攤販、美 軍駐台時即存在的老酒吧,穿梭街弄裡處處 都有驚喜;「如果台北有個大稻埕,那麼高雄的鹽埕堀江一帶肯定不輸」,承漢與一起 想要為高雄做點什麼的朋友,不約而同地這麼說著。

叁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刻意保留的天井, 在這,偶爾可聽見隔壁人家腳步聲、洗衣機 運轉及狗吠聲,甚至隔壁媽媽做菜飄來的香氣,沒想到這些傳統街廓「生活聲息」相聞 的樣貌,趣味地被保存下來,「我們希望來 的人都能感受到真正的在地生活」,承漢這 樣訴說著,即使他知道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夠 懂得欣賞,但他期待遇上懂得這般設計的知音,因為這才是正港的高雄生活啊。

聖誕節前夕,再次溜進「叁捌」,正巧遇上 另一群朋友來此交換禮物,溫馨感受國外煮 紅酒的習俗,邊享用可愛手工小餅乾,期間 樓下三不五時有來自港澳、中北部的遊客好奇探訪,只見主人與夥伴們熱心陪伴聊天, 在這復古又洋溢年輕活力的空間中,迴盪著 港都鹽埕的幸福佳音!▍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