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麥《陶瓷碎片》 故事的淵源,電影的韻味 

 

編劇人生推薦

Screenwriterleo 編劇人生電影個人媒體創辦人 透過不斷的寫作與觀影,發現我們喜歡的電影,希望透過一篇又一篇的電影文章,不僅能夠瞭解電影,看見電影的幕後,更重要的是:發現你真正喜歡的電影。讓自己給自己真正的衝擊。

 

陶瓷碎片:侯麥短篇小說集

 

大雨滂沱的夜晚,眼見已深夜兩點,胃痛持續撕裂我的痛楚,翻了個身試著舒緩疼痛,則隱約地看見書桌上的紙筆,無法入眠的當下,我從床上拉起疼痛的身軀,吃力地坐在桌前,開起桌燈、揚起筆尖,寫下我第一部短篇推理小說。現在回想起來,我非常欣慰當時寫下那部推理短篇,因為在撰寫電影評論時,我更能感受故事的發展,以及編劇想要表達的概念。

艾力克‧侯麥這位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我從他的作品發現一種相當特別的敘述,這點與另一位新浪潮大師亞倫.雷奈截然不同,他似乎很刻意,又不經意地將電影製作成「看不懂」。

當我觀賞完《去年在馬倫巴》,我解讀:雷奈將《去年在馬倫巴》塑造成一道朦朧的夢境,將其切碎、虛幻,那一趟旅程已不清晰,只有留下一項鮮明的事件,與那刻的事物無法相連,而我仍然想將它說給各位聽,因此,很朦朧、很破碎、很特別。

對於剛剛接觸法國新浪潮的電影狂熱者而言,那是一次良好又奇幻的開始。後來發掘了艾力克.侯麥,他的電影又一次地奠定我喜歡的類型。我相當喜歡劇本架構優良、核心鮮明的電影,這大概受撰寫小說所影響。侯麥的作品大多由他曾撰寫過小說為雛形,例如:「一天」是《飛行家的妻子》的基礎;「蒙日街」乃《穆德家一夜》的原形;「手槍」為《六個道德故事》的根本。

(完整內容請參閱《小日子》040期  夏日限定旅行)

 

標籤:標籤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