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躺好坐的自由空間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一場展覽 2018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來到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主展區,法國、英國、日本等大國展館偉岸羅列,甚是壯闊。今年的策展主題為「自由空間」,由兩位愛爾蘭女性建築師 Yvonne Farrell 與 Shelley McNamara 策劃,主題則明顯較過往浪漫許多。兩年一度的盛會,這些大館除了呼應大會所提出的主題精神,也傾全力展現建築的最新發展。
但我卻對其它沒有單獨館舍的國家館,以及位於城市角落裡的平行展更感興趣。他們用創意打造開放小空間。歸納起來,有不少展覽以「好躺/好坐」的特色呼應主題,若從建築是否能另外提供附加的「空間禮物」原則來看,這些風格各異的展區顯現出相當大的企圖心和想像力。
例如,土耳其館在空中裝設許多吊床,歡迎大家到此將雙腳抬高、緩解看展的疲憊。館內還設有一張大書桌常圍坐著看書的人潮,身為自由撰稿者的我,覺得它很像一個溫暖的共用工作空間。不過,該館輕鬆的另一面則頗為批判,闡述的主題竟為「雙年展意義為何?」並邀請全球 122 位學生輪流與芬蘭評論家 J. Pallasmaa 等建築大師華山論劍。
接著參觀的印尼館,則是一眼就讓人舒心。大器的以長幅手製紙布,平行劃開展場,高低錯落的陳設使人穿梭其中時,能體會空間「無」的禪意。策展人特別在一道布上挖出一洞,並於下方放置蒲團坐墊,讓人好想在此打坐冥想,而現場也真有人這麼做。
本屆由田中央聯合建築事務所代表參展的臺灣館,則以「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為主題,打造輕鋼構的骨架,以影片、模型將宜蘭在地生活元素放入展場,現場充滿輕盈的流動感。其中一區更隨興擺上數張座椅,邀請訪客入坐欣賞田中央在宜蘭生活的縮時影片,觀看他們將建築工作與山海水土結合的日常。
而另一側的蘇格蘭館區,戶外庭院也放置了 66 張躺椅,舉辦著星空電影院,輪番播放深度與幽默兼具的建築紀錄片。該館主張以「玩」來探討空間意義,而「玩」的背後則是策展團隊 20 多年來在蘇格蘭,不斷思考如何將閒置建築再生的豐富經驗。
徒步走完雙年展中上百個展覽,這些所謂的「小館」,倒是比大型國家館更無包袱、更有自由空間的概念。邊看展邊歇息,正好舒緩觀展的疲憊,讓身心能有更多空間回味方才所思所見。●
文、攝 馬萱人
馬萱人 曾任《商業周刊》「alive 生活專刊」召集人,現為自由撰稿者。近年常隨田中央工作群之歐洲巡迴展等,出國採訪建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