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真時代的營養午餐
物美價廉的懷舊氣氛
一種味道 懷舊蘇聯食堂

文、攝 田家綾
來到俄羅斯卻沒有去過蘇聯食堂,這趟旅途就不算完整。直到今日,蘇聯食堂仍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穿梭在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大街小巷,隨時可能被捲入另一個時空。近年俄羅斯吹起一陣蘇聯復古風,烏克蘭危機後國際制裁使其經濟衰退,媒體配合政府宣傳,將蘇聯時代描繪成一個值得緬懷的純真年代。越來越多餐廳為了迎合全民懷舊打造氛圍,走進食堂彷彿瞬間回到 1970 年,黑白電視機播放著冷戰時期的電影,面無表情的配菜女士身後貼著政治宣傳畫報。
蘇聯食堂(столовая)是共產時代的產物,與共產主義的理念密不可分。為了推進各種社會計畫,供應符合營養標準的公共餐飲成了革命後的重要課題。於是政府將原本的餐廳酒吧改造成勞動者食堂,提供工人們穩定餐食,使勞動力能有效率地持續生產。史達林批准出版《美味健康的食物》,頒訂為國家最高飲食原則,並於共產時期不斷再版。成長於這個時代的人們絕對不會忘記,全蘇聯公共食堂如出一轍的菜單,符合國家標準的午餐。這種機械化的食品產出方式不但提供大眾便宜餐點,食物製造工廠本身也創造了就業機會。它是蘇維埃進步的象徵。
即使資本主義市場主宰今日的俄國,蘇聯食堂仍然是物美價廉的好去處。用餐時間到了,車站旁的連鎖店、美術館內的附設餐廳,甚至連紅場上著名百貨商場 ГУМ 裡大排長龍的 Столовая 57,通通屬於蘇聯食堂式的用餐場所。點菜方式類似臺式自助餐,顧客拿著托盤跟隨動線排隊,告知店員想要的主菜、配菜,最後隊伍來到收銀臺前結帳。通常是由沙拉、湯、主菜和甜點組成的套餐,托盤能塞多滿全看個人功夫。
田家綾 臺大社會系 × UCLA建築所,曾獲新北市文學獎。當過日本OL,熱愛都市觀察,討厭滿員電車。現居莫斯科,偶爾也在東京都和臺北城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