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96 Private Store in City
在長大的巷子裡烘豆子
讓咖啡重新成為生命的窗口
┃ 咖啡。反思 ┃

賴育正 在南投埔里開設預約制工作室「咖啡。反思」約四年,但咖啡資歷從高中一路到 50 歲的現在。以類茶席方式招待前來的客人,希望能讓人們重新思考咖啡在日常扮演的角色,喜歡與人相處,和來往的客人不管聊什麼都顯得津津有味興致滿滿的樣子。
從小在南投長大,高中時代就跟著朋友混咖啡店,原本只是湊著熱鬧地當成吃飯、喝飲料的場所,但當時常去的咖啡店大姐煮了咖啡讓我試試看,人生中第一次,覺得咖啡原 來可以喝起來那麼美味,從那時候開始,我愛上了咖啡。
後來成為職業軍人,期滿退役之後,陸續做過不同工作,卻認為都不是自己心之所向,那 段期間突然感到,我的一生照著別人的命令做事,已經那麼長的時間,該為自己做點什麼了,才決定把餘下的人生投入最喜歡的咖啡。把這棟小時候住的,位在深巷中的老房子做為起點,經營起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咖啡的知識在過往時光裡雖已堆疊起來,可是過去身為軍人,講話始終太過嚴肅,為了讓自己更能面對人群,我在臺中教授咖啡課程,後來也在大學兼課,在這些與人接觸的過程中,意識到真的很喜歡與人互動,也很想讓自己成為一個窗口,讓人們透過我去發現咖啡的美好。

為了能夠有充分的時間與來客相處,並且讓他們有機會體驗不同豆子的味道以及各種咖啡的形式,手沖、賽風、冰滴、義式濃縮還有卡布奇諾等等,我參考了自己在臺中很喜歡的兩間店,把「咖啡。反思」定位為茶席式的預約制咖啡工作室,一個人頭收費 250 元,整個時段都屬於我與當天的客人,我不認為咖啡是很高深的學問,咖啡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自己喝得開心就足矣,平易近人才是咖啡的本質,我想要來這裡的人都能跟我一起回到咖啡的源頭去感受這種飲品的美好。

這條巷子裡以前有七戶人家,默默地形成了一個小小聚落,小時候我總是與鄰居玩在一起,如今四周被樓房圍起來,擁有了彷彿只屬於我一人的世外桃源,大馬路和城市都隔絕在蜿蜒的巷子之外,也過濾掉單純因好奇而來的過路客,變成我與真正咖啡愛好者專有的場域,這棟房子過去只作為倉庫,決定要接待客人時,遇上以前當兵的學長,一問之下發現他剛好在做室內裝修,遂請他有空過來一趟,某個下午他來訪,跟我借了紙筆,站在入門的地方,就這樣畫出了現在咖啡。反思的樣貌,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全都與他最初畫出的草圖相同。


咖啡。反思多數的木頭家具都由學長親自手作,為了讓咖啡愛好者能在這裡一試身手,我希望有個共享吧檯,而且強調要是吧檯而不是桌,他甚至做出了木頭鑲入水泥的厚重檯面,大量的水泥面也與他處常見的清水模不同,是使用磨石子的原料暗水泥,再由師傅一層一層手抹,形成光滑卻溫潤的表層,不會粉粉的而是涼涼柔柔玉石般的觸感。
決定開這個空間之後,不只裝潢,所有的事情都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以前在各地認識的人帶著他們的朋友上門,有音樂人也有陶藝師,有次在店裡放著臺灣大提琴家范宗沛的專輯,朋友帶他來訪,我雖然有 CD 卻不知本人長相,他一進門聽到就面露微笑,後來才知道自己正在放著他的音樂。不同的器具都會影響咖啡的品嘗,後來我的架上陳列來自熟悉陶藝師的作品,讓客人選擇想用的杯子,人們才會發現原來杯子的素材和形狀都會影響咖啡流入口中,舌尖體會到的味道。
┈┈┈┈┈┈┈┈┈┈┈┈┈┈┈┈┈┈┈┈┈┈┈
Cover story 096 Private Store in City
Part 1 老司機帶路 祕密店大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