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問孝|用物件堆疊出一個 懂得陪伴的房間
慢慢添、慢慢加,用喜愛的物件堆疊出家的模樣。於我而言要對一個空間產生歸屬,必須是空間裡能有與自己頻率相通的東西,住進公寓的這幾年,我和玩具們就像陪伴左右的朋友、互相扶持。即便明白自己總有一天會搬離這裡,但美好的回憶仍會常存於心。
慢慢添、慢慢加,用喜愛的物件堆疊出家的模樣。於我而言要對一個空間產生歸屬,必須是空間裡能有與自己頻率相通的東西,住進公寓的這幾年,我和玩具們就像陪伴左右的朋友、互相扶持。即便明白自己總有一天會搬離這裡,但美好的回憶仍會常存於心。
身為國家圖書館館員最重要的是能透過自身整合與判斷技巧,精準回應每一位讀者的需求,提供最適合的書籍,反之,可以藉由這項工作接觸到不同的專業,對自己而言也是一種知識的成長,因此,我感到十分幸運和幸福。
透過一次次測試、面對、反思和整理出學科筆記,除了訓練思路和心態,更能循序漸進、淬鍊出穩定的自己。聰不聰明是其次,只要每一次都有準備充分,心中相信自己能考好的力量就會越大。
三十歲後段,我變得安穩,不再隨著大眾的定義或期待隨波逐流。一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我不是少了什麼,而是要學會把不適合的東西捨離掉,無論是物質的、人際的、心靈的,才能真正看見跟明白內在的自我。
想更早頓悟,就請發揮洪荒之力去經歷各種事情,勇敢地去愛人,勇敢去做任何事情。我非常鼓勵大家去碰壁,因為隨著時間,壁只會越來越厚,如果一下子就撞到超厚壁,真的會一蹶不振,慢慢訓練撞小壁,等到頭夠硬了,再厚的壁我們都撞得碎。
四平小館的代表符號是圓形,象徵圍爐的圓滿,我們也會繼續讓四平街飄香著東北老味道,守護姑丈那份對火鍋的執著。
如今每週四仍是店裡固定公休日,一如過去爸爸那輩聚首在大鍋邊,我們四兄弟也會繼續帶著下一代炒出我們家沙茶,讓屬於家的味道持續飄香。
在我的記憶裡,「香港私宅打邊爐」可以說是最貼近家的味道,而對廣東人而言,打邊爐是守在爐邊涮食物的意思,涮的動作就像用筷子「打」在鍋邊發出鏗鏘聲響,所以廣東人管吃火鍋叫「打邊爐」。
在臺北西區我最喜歡兩種鍋正好和移民聚落有關,一是國府來臺後的北方口味「酸菜白肉鍋」,一則是更早期的南方料理「沙鍋魚頭」。咱們中午一鍋外省老爺子、一鍋晚上臺客拼酒,兩鍋吃個酒足飯飽恰恰好。
臺灣人一年四季都愛吃鍋,這些充滿地方感的火鍋食材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