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一雙筷子 慢食古樸小鎮
我總是相信,不管世態炎涼,一枝草一點露,有燈就有人。就像當年外婆埋鍋造飯,在竹山賣起小吃,再寒傖的小鎮,再起落的人生,也就有了重燃生機的溫度。
我總是相信,不管世態炎涼,一枝草一點露,有燈就有人。就像當年外婆埋鍋造飯,在竹山賣起小吃,再寒傖的小鎮,再起落的人生,也就有了重燃生機的溫度。
下午四點多,與朋友相約,我們來到了「旅。咖啡」。它的位置隱密,走進店裡後才發現室內空間小,能容納的人不多,我們很幸運地能坐到店內唯一空著的座位。 店內大部分的餐點都是茶飲,
近兩年來,雲林斗六市區裡紛紛開起咖啡廳,在商店多元最熱鬧的中堅西路上,就有五六間緊鄰的精緻店面,它們大多各有特色,彷彿在夏日午後的街區各據一個角落。而其中的「TEABOX旅人洋行」十分受到歡迎。 TE
一個人的民宿篇 撰文=葉思吟 擺盪於多城之間,經常處於「旅途中」狀態,漫步國內外自然山徑、藝文城鎮,熱衷空間與視覺文化研究, 著有《台灣有機茶地圖》一書。 攝影=Debbie Kuo 再訪臺中,不是因
入冬時節甜中帶酸的葡萄值得一嚐 一種食材 台灣中部盛產葡萄 節氣立冬過後,葡萄似乎打敗了眾果佳麗,超市無子青紅葡萄、東勢栽種的巨峰葡萄、苗栗卓蘭銷日的巨峰葡萄帶籽果乾輪番上陣,看來已到了葡萄成熟時的冬
推著攤車在這一帶出沒的阿嬤,彷彿已成了在地人最熟悉不過的街景之一,即使沒有定點招牌,隨意詢問路人賣叭噗冰阿嬤出攤的時間,大家都不陌生。
在阿里山動手蓋一間茶屋 一間茶屋 在山丘上無為而治過日子 循著蜿蜒的山路緩慢上行,如同許多台灣人一樣,從小知道阿里山,卻始終沒有真正了解阿里山指的是哪些地方。因緣際會,近半年沿線尋找有機茶農,難得深入
撰文=李芝瑩 李芝瑩,「走思會」第一位女性成員。以「環境永續」為志業與職業,以大自然為信仰,永遠抱著一份Go list探索世界。(「走思會」是各路豪傑所組成的讀書會團體,熱愛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與想法)
Cover Story Our Ways of Coffee 採訪・撰文・攝影=陳昭恩 口述=陳國隆 一般透天厝騎樓下的咖啡舖,現磨現煮熱咖啡只要50 ~ 80 元之間,除了獨創的煮咖啡方式外,還有認
Cover Story Our Ways of Coffee 採訪・撰文・攝影=陳昭恩 口述=吳翊立 原先在台北從事電視節目相關行業,目前在台中南區經營咖啡館,店內自家烘焙的咖啡豆曾獲得認證並得到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