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開始認識農夫的名字
當我們開始認識農夫的名字 一趟產地旅行 從料理課到深山裡的畜牧場 鹹鹹的海風,濃烈的漁港氣息迎來,大多數人對高雄的印象不外乎是「港都」,新鮮的漁獲擺滿盤,大碗「海之冰」趕走暑氣。但是這一次想聊的不是海
當我們開始認識農夫的名字 一趟產地旅行 從料理課到深山裡的畜牧場 鹹鹹的海風,濃烈的漁港氣息迎來,大多數人對高雄的印象不外乎是「港都」,新鮮的漁獲擺滿盤,大碗「海之冰」趕走暑氣。但是這一次想聊的不是海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嘉義 插畫想像空間 口述=許瑞芬 前兩年勤跑市集,去年開了實體文藝小舖,在改造老木屋裡,也收放其他創作者作品,成為多元創作展示平臺。 撰文.攝影=葉思吟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嘉義 巷弄書房 陳秀蘭 難以抗拒書本魅力,還不想放棄閱讀的各種可能性。愛山、愛書、愛家鄉,為吸引客人常常到訪,潛心研究季節甜點,並積極與嘉義其他五家書店合作。 撰文=易非 攝影=李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嘉義藝文新空間 口述=黃逸蓁 25X40藝文空間創辦人。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畢業,因為搞不懂設計為何老是跟行銷Say No,決定去唸工業設計研究所,卻因此接觸了文創。 撰文=葉思吟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嘉義 有豆香的書店 口述=敏華 和詩涵同為「島呼冊店」經營者,一位是「社工人」,一位是「豆子人」,謹守不用賺太多,能維持生活就可以的生活理念。自稱為「移動的一代」,成立「翻轉嘉義工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嘉義 蔬食餐廳 口述=張志聰 出生在嘉義,並以地方作為生活和理念推廣基地。自懂事後就想從事與藝術相關志業,溫和外表下有顆堅毅的心,八八災後上山拍攝紀錄片,開啟與小農合作機緣。 企劃
寫長篇小說保持隨時進出的自由狀態 一種創作生活 故事從日常中展開 「叮咚!」感應到有人進出,玻璃門自動開啟。不論位在哪個縣市或區域,常常能聽見便利商店此起彼落的開門聲音,如果曾在臺北生活過一段時間,搬
把時光停留在有阿公的柑仔店 一間柑仔店 重返兒時記憶 門口的木板層架上擺放許多南北貨,熟悉的醬菜味中在空氣中流動,一旁的牆上面掛著的,是被小孩們粗魯撕開的抽抽樂,店內四周皆由斑駁紅磚堆砌而成,自我有記
城市中音樂是我們最想去的地方 一個慶典 融合世界音樂 風潮音樂已經在世界音樂的領域裡耕耘了 20 幾年,從民族音樂、臺灣原住民音樂、演奏、跨界,一共入圍過六次葛萊美世界音樂獎項,這次接下 2016 年
Cover story After the Dark 撰文=駱亭伶攝影=簡子鑫 洪鈺堂.動畫導演,白輻射影像負責人,熱衷跨域設計,嘗試影像與空間結合的多種可能。影集雜食、聲音潔癖,深信後搖滾是靈魂的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