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策院|大疫時代的絕地反思——黃翊與黃翊工作室

二○一二年,因《黃翊與庫卡》這齣人類與庫卡機器人詩意共舞的經典舞作而聞名於世的黃翊,不僅是靈活結合藝術與科技的編舞家、程式設計師,同時也是「黃翊工作室+」的營運者,擁有多重身分的他,對待每一件事情都極為認真,即使因疫情只能透過視訊訪談,螢幕裡的他仍然端坐著,並謹慎地收接每一道問題。

趙德胤 × 吳可熙│試鏡之後 開始捲入的電影事件

許多中外名導都喜歡長期與同一位女演員合作,譬如侯孝賢與舒淇,小津安二郎與原節子。2011年至2014年間,導演趙德胤以每部不到一萬美元,拍攝期不超過十天的方式,拍了三部電影劇情長片《歸來的人》、《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冰毒》,女主角吳可熙既是演員,也是幕後班底,今年兩位以《再見瓦城》同時入圍金馬獎,特別邀請具有革命情感的兩人,分享一起拍電影的歷程。

黃健瑋 × 謝盈萱|回望青春裡最瘋狂的樣子

即將合演舞臺劇的黃健瑋和謝盈萱,一直是最佳搭檔。兩人是北藝大戲劇系的同班同學,相識至今 17 年,對談起來肆無忌憚,火花四濺,依稀看見了青春裡最瘋狂的樣子。回望過去,還記得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嗎?「我城劇場」資深劇場導演陳培廣在沉寂多年後,回歸劇場的首部作品中拋出這個命題,邀請每一個走過青春的你我靜靜思索。

林奕華 × 陳建騏|少即是多的創作之道

小清新、小確幸,常被認為是臺灣新世代的文化符號,但「小」字當頭的文化與生活氣息,是否亦即格局變小,視野變窄?如何在網路和自媒體盛行的時代,有所自覺?本期聊聊天邀請在臺灣時間幾乎多達三分之一,經常跟臺灣年輕世代演員合作的舞台劇導演林奕華,及長期合作的臺灣音樂「小」教父陳建騏,一起從創作的經驗中,談談何以「少即是多,小也是大」?並提出對臺灣新世代的觀察。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