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元是這城市的個性 紐約給予有選擇的生活
不同的文化在這裡碰撞,卻神奇保留了許多原始的樣子。紐約看似沒有一個獨特的城市風貌,然而提供一個讓各種不同文化能百花齊放的環境,綻放出一種有點衝突卻又和諧的風格,或許就是紐約的樣子。
不同的文化在這裡碰撞,卻神奇保留了許多原始的樣子。紐約看似沒有一個獨特的城市風貌,然而提供一個讓各種不同文化能百花齊放的環境,綻放出一種有點衝突卻又和諧的風格,或許就是紐約的樣子。
臺南塑造了我,紐約則是讓我找到自己想做什麼事的地方,相較之下,臺北反而更像是異地,我是為了工作而待在這裡。我對家的定義其實很寬鬆,每當我需要在一個地方久留,有個空間是我晚上回去能舒適睡覺的,在習慣之中說出:「我要回家了。」那樣的地方就是家。
我生長在東京六本木,18 歲到紐約唸藝術,回到日本生活了一段時間,接著到臺灣,在臺北生活大約八年了。年輕的時候離家,還保有對原生家庭的依賴,遇到挫折或困難,總是喜歡打電話回家聽聽媽媽的聲音,對家鄉的思念很單一,第一次沒有家人的陪伴,偶爾會有孤獨的感覺。
因為心情不美麗,自然而然不會想拍很漂亮的東西,反而是那些怪奇、突兀的,對我卻有種趣味的魅力。
文 發行人 劉冠吟 攝 黃麗如、林紙鶴 被譽為「當代最擅長旅行的女作家」角田光代對於旅行有這麼一段詮釋:「那些在陌生土地上的迷路、擔心、雀躍、美味,彷彿點滴微光,隨著時間日益發亮,靜靜落在心裡,堆積。
Cover story Time to go 文、攝 林紙鶴 林紙鶴 彰化人,現為高中美術老師。熱愛電影、配樂、旅行和寫作。常在課餘畫下生活隨筆,漸漸養成旅行中速寫風景的習慣。是知名配樂家漢斯季默的鐵
藏進嬉皮精神可麗餅皮嘗得到純粹麵香 一間蔬食甜點店 紐約Little Choc Apothecary 紐約第一間全素可麗餅店 2015 年,Julia 創辦紐約布魯克林蔬食餐廳 Little Choc
攝影師行走手記 冬日‧紐約 攝、口述 高啟舜 文 駱亭伶 1985 年次,土生土長的臺北人,從有意識以來,就一直在從事著影像工作,也因為這份工作,跑遍了半個地球,體驗著不同
它的懷舊、慵懶,以及將來客視為自家人款待的家常氛圍,幾乎使我一見鍾情,更令人驚豔的是,那些看似簡單卻美味至極的肉類烹調,除了份量十足,其豪邁的擺盤方式亦讓我願放下一切用餐禮儀大啖。
Cover story Stay Inn 撰文.攝影=陳德政 作家,「音速青春」站長,平日聽些音樂,看些電影,並且持續旅行。著有散文集《在遠方相遇》、《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去年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