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開在山嵐裡的咖啡店
一個開店夢想 池上鄉鳳鳴197 撰文.攝影=嚴葳 當過攝影助理、待過拍片現場,也曾在花東縱谷又工作又流浪。前陣子和一位丹麥媽媽合作出版一本丹麥生活食譜書。 沿著池上被稻田簇擁的197縣道直直走去,在那
一個開店夢想 池上鄉鳳鳴197 撰文.攝影=嚴葳 當過攝影助理、待過拍片現場,也曾在花東縱谷又工作又流浪。前陣子和一位丹麥媽媽合作出版一本丹麥生活食譜書。 沿著池上被稻田簇擁的197縣道直直走去,在那
一種咖啡館 以前日本人稱呼「Café」是「喫茶店」 撰文・攝影=宋欣穎 曾任報社影劇記者、偶像劇編劇、京都KTV 店員。在京都住了兩年後又移居芝加哥數年。回台後從事影像剪輯和編導工作,也從事純文字創作
一間店 總是被熟客坐滿的咖啡館 撰文= Lingling Tseng 大學念景觀建築系,決定不要做設計而是寫設計,喜歡觀察城市文化人和空間的關係,在出版業工作,專攻生活與設計議題。 攝影= Bonni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新空間左營 撰文=美斯樂 攝影=葉思吟 口述=郭至哲、陳雅容 一位原本在家族工廠擔任水族箱製作工作,另一位原本從屏東到高雄打拚,由於都對餐飲業充滿憧憬,交往後攜手挑戰新領域,渴望與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新實驗左營 口述=李財明 「臺灣展創協會」發起人,從事展示設計20多年。不是左營人,卻特別鍾情左營,紮根創辦「之光展創空間」與《時。光》雜誌,實驗「小題大作,小事大業」的合作模式。
口述= Scott(THE FACTORY 店主) 撰文.攝影=陳昭恩 2003年我在大業路經營第一家mojo coffee,2008年在五權西路開了第二家店,2011年因為大業店租約到
口述=管管 愛看時尚設計藝術類雜誌,現職雜誌主編,80 後的單身生活者,和幾位朋友在台北共同租屋生活。 雜誌編輯的工作很緊湊,對我來說,早餐是與忙碌工作之間的緩衝,悠哉地渡過每天的早餐時光,是我怎麼樣
我是道地的臺北人,小時候會和媽媽到迪化街辦年貨,那種熱鬧的場景,以及各種南北乾貨的香味,一直留在我心中。從澳洲歸國後,經常來大稻埕找老朋友,喚起小時候回憶,迷人的味道在我心中澎湃,所以選擇在大稻埕開「Le Zinc 洛 Cafe & Bar」洛酒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