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開始認識農夫的名字
當我們開始認識農夫的名字 一趟產地旅行 從料理課到深山裡的畜牧場 鹹鹹的海風,濃烈的漁港氣息迎來,大多數人對高雄的印象不外乎是「港都」,新鮮的漁獲擺滿盤,大碗「海之冰」趕走暑氣。但是這一次想聊的不是海
當我們開始認識農夫的名字 一趟產地旅行 從料理課到深山裡的畜牧場 鹹鹹的海風,濃烈的漁港氣息迎來,大多數人對高雄的印象不外乎是「港都」,新鮮的漁獲擺滿盤,大碗「海之冰」趕走暑氣。但是這一次想聊的不是海
現在回想起來,之所以那麼喜歡夜晚,也許就是夜晚的寧靜和深夜的街道,總能帶給我很大的安心感,也讓我在夜晚的時刻,比白天更清醒。
能偶然發現書本的上架,是一件浪漫的事。 那一年夏天獨自到巴黎旅行,走進莎士比亞書店,意外地發現《Before Sunrise (愛在黎明破曉時) 》系列電影劇本,購買後在書頁蓋上迷人的店
若要說到餐飲趨勢,以「現代祕魯菜」的發展來看,祕魯絕對走在潮流尖端。甚至在獨特的食材與口味上已漸漸「滲透」進歐美的飲食習慣裡。 El Mercado (市集),跟許多知名
盛夏回台,趁著出差順勢飛了一趟上海,那座我曾在書寫碩論時,深入做過田野的城市。我對上海有種難以言喻的情感,一種弔詭的疏離的親密感,好似有什麼上一世的記憶,領著我指認弄堂裡的
隱身胡志明市第一郡,華麗著名的聖母大教堂與中央郵局中,西貢的書街低調不張揚。街裡的商店排列井然有序,規模雖不如金錢堆砌的十里洋場,卻讓旅人感覺流連香榭大道的蔭涼與芬芳。 第一次與書街的相
北臺灣旅人日記 基隆崁仔頂 撰文=黃小黛 臺灣散文作家。著有《在大稻埕遇見東南亞香料》《大稻埕廚房》《地方回憶錄》《散步阮台南》《家族記憶》《七種民宿的旅行》等書,合著《LIMA原住民女性傳統藝術》
平民美食一定只能是路邊攤或隱身菜市場裡?甚至必須冒著拉肚子的風險才能品嘗?很多旅人將這種論調奉為圭臬,彷彿越是這樣吃,越能突顯自己吃得「在地化」?然而在南美洲一路走一路吃,
Cover Story Painting, Posters & Photography in Living Space 口述=Joey(自然醒咖啡公寓店長) 對「老」東西特別有感覺的音樂人
口述=藍大為&藍韋翔(ZABU店主) 藍大為畢業於復興美工,藍韋翔出身財務管理背景,兄弟兩人都熱愛音樂和藝術,哥哥主要肩負烘豆的重責大任,弟弟主力財務控管和策略營運,近日在嘗試研發ZABU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