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新舊光譜間的蓬勃生機 2024 竹博覽會宣告次世代竹浪潮席捲而來
生意盎然的春天,正是不同品種的竹子陸續開始抽芽、恣意生長的季節;與此同時,第一屆臺灣竹博覽會隨之展開,跨越縣市上演竹的文藝復興。以次世代竹為名,從微觀到鉅觀,揭示竹之於生活、之於生態,在全球減碳浪潮下將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如同竹子飛躍般的生長節奏,迅速升高存在感。
生意盎然的春天,正是不同品種的竹子陸續開始抽芽、恣意生長的季節;與此同時,第一屆臺灣竹博覽會隨之展開,跨越縣市上演竹的文藝復興。以次世代竹為名,從微觀到鉅觀,揭示竹之於生活、之於生態,在全球減碳浪潮下將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如同竹子飛躍般的生長節奏,迅速升高存在感。
很多人一開始可能都是以竹材質認識到范承宗,或許會誤認他是專攻竹藝的藝師。但擁有工業設計背景的他,卻不曾將自己的創作面向侷限化,他能靈活運用不同傳統工藝裡的技藝核心,將各樣的媒材重新組合、詮釋,找到這個世代在工藝創作上的可能答案。
「那些因人的使用而產生的殘缺,都是在時間見證下誕生的美麗。我期待看到這些老器物能以不同姿態融入當代人的日常生活。」 日文 hyaku yama 意味著中文的百山,涵納各式生活器物,靜靜矗立於此環山小鎮,期盼訪客到此停駐,帶走一些故事,也留下一些痕跡。
一碗熱騰騰的油飯,飄著淡淡麻油的香氣,一口吃進豬肉絲、油蔥酥跟花生,是每年七夕父親親手做的好味道,日日春油飯主理人蕭義霖與妻子黃琳惠決定將這份手藝傳承下去,希望藉由油飯傳達一份日常與堅持。
種植咖啡後,最常面臨的難題是家庭戰爭,為了學種咖啡,只能不停看書、上課、與農民交流,當我想以更高的標準照護這些樹苗時,身為傳統農民的爸爸,覺得我太過吹毛求疵,而媽媽也認為我為了咖啡過於操勞,可是每次衝突都是爸爸選擇退讓,他不想讓我太辛苦而上山幫忙,沒想到在這衝撞、妥協的循環裡,咖啡樹就這樣安然長大、逐漸結實。
竹山菸草站是一棟黑瓦白牆的優美老倉庫,木造建築建造於西元1941年的日治時代,散發濃濃的昭和時代感。原是為了竹山菸草產業所興建,是專門用來集中收購菸草與倉儲的「台中支局竹山葉煙草收納場」。
咖啡的知識在過往時光裡雖已堆疊起來,可是過去身為軍人,講話始終太過嚴肅,為了讓自己更能面對人群,我在臺中教授咖啡課程,後來也在大學兼課,在這些與人接觸的過程中,意識到真的很喜歡與人互動,也很想讓自己成為一個窗口,讓人們透過我去發現咖啡的美好。
竹山紫南宮是座位於南投的土地公廟,每到農曆過年,總有長長人龍排隊拜訪,民眾攜家帶眷前往,為的就是求得土地公一年的庇佑。其中求錢母更是來到此地不可錯過的環節,這裡整理了三個步驟,按照步驟再遵守小提示,就能順利求得、開心回家!
山城長大的我,明白山線的氣候總是那麼不穩定,霾雲裡一記雷響,將我浸泡在驟雨之中,使我在煞車與油門之間踉蹌徘徊。
記得那天抵達竹山菸葉廠的時間是午後,在參拜完紫南宮、進食了北港香菇肉羹之後,身心都滿足舒暢之時,沉穩木屋恰好遮蔽開始西移的陽光,微風輕輕拂過髮梢,而我彷彿已置身在寧靜的世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