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裡的孤城 沙卡里巴
駝著背的老奶奶顧著一袋袋切好的新鮮水果駐守在沙卡里巴入口,日復一日。每當我回到沙卡里巴,老奶奶都會輕輕點頭微笑著說道:「鄧來啊。」習慣臺北忙碌生活的我常常聽到這句簡單卻熟悉的問候才意識到,自己回家了。
駝著背的老奶奶顧著一袋袋切好的新鮮水果駐守在沙卡里巴入口,日復一日。每當我回到沙卡里巴,老奶奶都會輕輕點頭微笑著說道:「鄧來啊。」習慣臺北忙碌生活的我常常聽到這句簡單卻熟悉的問候才意識到,自己回家了。
舉辦「覺醒音樂祭」的團隊,都是土生土長的嘉義孩子,有著對在地的熱情,才有了現在的盛況。每年七月的覺醒音樂祭為地方帶來人潮,不過他們平常在嘉義混的私房景點到底是哪些呢?我們邀請覺醒團隊派出他們的顏值擔當與幹話王,來跟我們分享平常活動前祈求順利的靈驗廟宇、必訂的便當名店,以及每次都去的慶功美食!
「她們都對我很好,叫我內桑,是日語裡大姊的意思。」店裡員工都是住附近的阿姨,綁上頭巾和圍裙,笑咪咪地迎接客人,忙碌時相互扶持,閒暇時一起靠著牆聊天。因為用料實在,學生們在放學後來店裡吃甜湯、喝果汁, 許多人更是從小吃到結婚成家。「吃了三、 四十年到現在還是會來,一樣是我幫他們削的水果喔!」阿嬤自信地說。
〈森山蛾〉作為森3的首檔展覽,從台灣蛾類研究者吳士緯、張維君長時間對於此類生物的研究經驗中出發,開展出新知識的積累與果實。展覽內除展示超過百種的珍貴蛾類標本,並透過各領域工作者的銳利雙眼,讓科普知識、感性描繪到圖像創作,不僅生態愛好者,任何喜愛日常觀察的閱聽者,都能從中感受到此展覽欲帶出的獨到趣味與美學。
作為香港移居臺灣的蔬食主義者,Cathy 為小日子設計的便當融合臺港記憶,以香港常見的荸薺入菜,將鷹嘴豆取代肉末口感,鑲入臺灣當季的三色甜椒中,這道爽口宜人「煎鑲三寶配青菜荸薺五穀飯」,Cathy 建議約個想見的人,一起去野餐吧!
出門不比在家,最先要考慮的是別給自己找麻煩,鮮奶油抹面、裝飾繁複的蛋糕不考慮,我喜歡帶質樸系的常溫蛋糕出門,首選是風味濃厚的布朗尼,我是巧克力狂熱者,這份食譜是我的珍藏,巧克力風味濃郁又好操作,因為是要帶出門的甜點,選了暖紅色的厚陶皿做烤模,從烤箱出爐後拿塊乾淨的布包好,配上一壺茶就可以帶出門了。
從雞肉、飯到醬,每一步都曾經卡關過,這期間從臺灣到泰國,再吃到日本,過程中不斷累積靈感;最早我還去很多臺灣知名的海南雞飯店家當學徒,一直到去了日本,發現自己的味道並不輸給在那裡吃到的。我們認為,日本的口味與臺灣接近,加上日本是很會吸收其他地方特色再內化的國家,當時心裡就確定,我們做出來的味道,終於是最好的版本。
我在一個餐盒內集結七到八種新鮮配菜,搭上紅藜飯或義大利麵,用單純的烤製、舒肥或是水煮,保留食材原始風味,再結合自製醬汁,是一種融合沙拉和拌飯的新型態吃食,其中大約四成左右蔬果出自自家農地,也會向阿公的農友們直接收購蔬菜,希望在能力範圍內,減少小農被中盤剝削的問題。
當時老闆娘要我使用在地食材做出符合季節的作品。後來這也成了我最自豪的堅持,研究每個時節所盛產的蔬果,與小農配合栽種,使用自然放牧雞蛋、天然發酵奶油。前陣子在市場看見臺灣產的新鮮無花果,有著圓潤外型和鮮紅色切面,我搭配清爽的接骨木花生乳酪、醃漬果乾,上層放置無花果塊,人氣商品「蜂蜜無花果生乳酪塔」誕生, 也是目前最滿意的一道。
我對便當的興趣,源自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寄宿家庭的媽媽總會在早晨,製作一家人的便當而我真正著手做出屬於自己的便當是回到臺灣之後,變成朝九晚五上班族的我,將少時媽媽做飯的食譜與日式料理的元素結合,烹煮自己與媽媽的午餐便當,當初只想著讓午休更有趣放鬆,最後居然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便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