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餐|在野餐的時光裡重新體驗古城 拍下美景也停駐了心

自己從以前就很喜歡買各式的古道具,藤編水壺、各樣的草籃、木作餐具,若是堆在家裡沒有使用的機會也為它們感到可惜,加上雖然很喜歡Wife & Husband,但若只能在鴨川旁野餐看到的風景有限,自己在恆春過了這麼多日子,這裡有山有海有古城,要是可以讓更多旅人多一種沉浸在此、享受半島風光的方式,是多麼美麗的事情,於是有了自己也要在恆春開一間野餐道具店的想法。

戴曉君|好要分享給所有人 那就用歌聲傳遞我的所有

面對這些壓力,當時剛好流行前往澳洲打工度假,我選擇了逃跑,到農場打工換宿,某夜在牧場的車屋裡,遇到大颶風,第一次鄉愁找上了我,外頭的狂風暴雨讓我想起八八風災部落回不去的家園,靈感也突然而生,那瞬間我好像終於知道該怎麼創作,一直困著我的迷霧散開了,一年後,我放下迷惘回到故鄉,心從此能安放在部落。

戶外人。恆春|移居到島嶼南端 找回剛剛好的歸屬與溫暖

現在的恆春,除了土生土長的在地人,還有蠻大部分是像我一樣的墾漂,有天大夥聚在一起聊天,發現會來到這的大多是因為太做自己,最終無法適應都市生活的人,彼此尊重彼此的怪,剛剛好的距離、剛剛好的熱情,一切,都是這麼的剛剛好。

陳雪|戀戀風塵

不知道家裡發生了什麼好事,父親突然很開心地說:「我們去戀戀風塵。」這句話從他口中說出來,變得異常地詭異,那時我高中了,我知道什麼是「戀戀風塵」,那是當時流行的一家懷舊餐廳,我在臺中讀書,第一家「戀戀風塵」開在一中街,我跟朋友去過,裡面古色古香,頗為風雅,賣很多特色食物。豐原為什麼會有「戀戀風塵」我不知道,但收店後父親把店的鐵門拉下。

文策院|大疫時代的絕地反思——黃翊與黃翊工作室

二○一二年,因《黃翊與庫卡》這齣人類與庫卡機器人詩意共舞的經典舞作而聞名於世的黃翊,不僅是靈活結合藝術與科技的編舞家、程式設計師,同時也是「黃翊工作室+」的營運者,擁有多重身分的他,對待每一件事情都極為認真,即使因疫情只能透過視訊訪談,螢幕裡的他仍然端坐著,並謹慎地收接每一道問題。

以綠意點亮生活|《expo探索綠意市集》6/3-6/23誠品信義店、誠品生活南西登場!

讓我們一起輕鬆的以綠意點亮生活!expo探索綠意市集帶大家輕鬆認識永續生活的各種樣貌和可能!不只集結了永續生活、環境友善的肖年頭家們,將帶來更多好玩有趣的攤位呦!

六堆庄頭劇場|從一方水土開展出的客家精神

初春時光,我們走進高雄與屏東的客家聚落,在地阿公阿婆與年輕人們將廟埕當做舞台,擺一席庄頭劇場,娓娓道來傳承三百年的六堆客家文化。先民於三百年前在下淡水溪、林邊溪及東港溪流域建立起抵禦外部勢力的村落,形成六個聚落,隨著時光流轉,「六堆」傳承至今,成為屏東及高雄地區客家人的集體認同。

文策院|無論做什麼,我都是在教育的路上——蕭宇辰談臺灣吧

「臺灣吧」全名為「臺灣各種吧」,「各種」,不單影片內容涵蓋歷史、哲學、法律、經濟等多元領域;瀏覽公司網頁,服務品項同樣包山包海,無論平面設計、影音創製,無論數位社群或實體活動。因此,臺灣吧成立之初,許多人問公司定位、屬性,而今邁入第八個年頭,蕭宇辰說:「我已經不再用媒體定調臺灣吧,媒體比較像是槓桿,讓我們做教育文化事業,有基本能量。」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