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記|在無喧無囂之境誕生創作靈光

很多人一開始可能都是以竹材質認識到范承宗,或許會誤認他是專攻竹藝的藝師。但擁有工業設計背景的他,卻不曾將自己的創作面向侷限化,他能靈活運用不同傳統工藝裡的技藝核心,將各樣的媒材重新組合、詮釋,找到這個世代在工藝創作上的可能答案。

軌室 Absence odor|以氣味創造心中的幻境與奇景

離開了士林捷運站周邊的喧囂,以為要走入靜謐的住宅區,沒想到又經過一條長長而熱鬧的午市,才在好奇著初夏的各種蔬果,就發現自己突然走入靠近河堤的老房聚落,各種可愛的平房和各自前院的綠意恣意伸展著,軌室所在的舊公寓打開門瞬間就能看到大片落地窗正對後面河堤,除了春夏交替時頻繁急切的鳥鳴聲,無其他聲響的工作室裡只有線香的味道,濃重的彷彿也在腦中發出一種低沉而平穩的迴響。

菓實日|學會捨得才能繼續前進 專心烤一盒餅乾的烘培工作室

菓實日靜靜地委在萬華區的住宅區內,收掉了前區的內用座位,規畫成有著明確生產線的工作室:烤箱、工作檯、包裝區各處皆貼藏著甜點主廚饅頭的便利貼,筆記上密密麻麻地記載了工作的 SOP,近乎強迫症似的,是無數次嘗試與錯誤修正之後的心血,細節裡都是饅頭對待工作的態度,思路清晰邏輯可見,如同工作室 2021 年末新販售的「動物森林鐵盒餅乾」,理念跟心意都在餅乾盒的設計上好好地傳達與體現出來。

Eric Liao|以針線修補療癒自我的織品工作室

「刺繡的動作某方面就像是一種修補的過程,不知不覺間似乎也慢慢將曾經破碎的自己一片片拼補了回來。」Eric 的許多創作都是在回應自己的童年,從小就易感早熟的他,幾乎沒有兒時放肆玩樂嬉鬧的回憶,長大後的現在,他將這樣的缺憾轉化成創作能量,放任內心的小孩在布面盡情釋放揮灑。

THRIVE 繁生|從神話與歷史、電玩與電影長出來的金銀寶樹

在瑾的國高中時期曾經流行過串珠飾品,當時瑾跟著媽媽學習,幫著媽媽做些小東西,串珠不需要敲敲打打,或者高級的器材、耗時的技法,僅僅藉由不同質地、色澤和型態的珠子,再用細線堆疊和纏繞,有著一顆細膩的心,就能在手中生長成各種樣貌的飾品。

ZOODY|從大自然擷取詩意的鞋履工作室

臺灣的製鞋產業世界聞名,甚至有國際化工廠日日達到上百雙的產量,但Mia堅信時尚可以慢下來,看見手工藝的珍貴,她選擇小量生產的手工鞋,與老師傅漫長地溝通與來回,一針一線去車縫,縱使創作的時間拉長了,利潤減少了,但她更有時間去感受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每雙鞋承載了Mia對設計的初衷,也富滿了臺灣職人的溫度。

木質線|盛裝溫暖生活的木作工作室

在她生活的世界裡,用雙手從大自然中創造物件是天經地義的事,幼時雖還沒有氣力接觸木工,但 從幫玩偶製作紙牌家具開始,到後來迷上鉤針和編織,手作的意義早以不同姿態刻進生命。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