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卦山村|打開老空間 用工藝與創意交朋友

「卦山村」現址原為八卦山風景區的攤販聚集處,二樓空間曾聚集多位從事不同藝術創作屬性的職人,有人做皮革,有人專精水泥器皿,創作力在此醞釀勃發。2017年,彰化縣政府欲徵收此空間作為綠能辦公室使用,職人們遂離開此地,於彰化節孝祠空間另闢「51番職人聚落」,讓工藝創作能量持續不輟。

國立歷史博物館|「喜上雲端─數位時代的策展進行式」

科技的發達讓我們沒有國界上的限制,在臺灣便可以欣賞世界各國博物館的展覽,雖然藝術型的博物館仍需要實際參觀才能完整的欣賞作品,但在疫情的影響下,加上史博館目前仍在閉館整建階段, 無法開放觀眾到館參觀,於是透過線上展覽,來彌補觀眾無法到場參觀的遺憾。

2021新舞臺藝術節公益場 優人神鼓 X 濂洞國小《乘光而行x 夢想+》|循著夢想的光,擊出響亮的篇章

2021新舞臺藝術節公益場 優人神鼓 X 濂洞國小《乘光而行x 夢想+》活動,結合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紮根偏鄉藝術教育的「夢想+圓夢工程」,與新北市濂洞國小全校11位學生再度合作獻上嶄新的舞臺,並結合在地藝術家許居福利用海上浮球製成的「不一鼓」,讓觀眾在頃刻之間都能感受到豐沛的能量與舞臺的震撼。

「Wah! 幾散竹東」一趟小鎮漫遊,看見原客融合的文化之美

對於竹東的印象停留在客庄小鎮,傳統市場的客家美食是記憶中的味道,但在走訪「Wah! 幾散竹東」後,重新挖掘到這一片土地雋永的歷史文化,深刻感受到不同族群的交融,以及竹東在地那一份待人熱情、真摯的溫度。

以金線彌憾 碎痕與缺口都是人生裡的情深義重

很多人覺得金繼修復漂亮、與眾不同,欣賞金銀補線在本已注定丟失的器物上重新長出詮釋,但對於小賴跟書瑋這樣的修復師而言,金繼真正精華的地方,反而無關乎視覺,並不存在於那個你看到的表象,真正的意涵,來自於每一個物件與人背後的情感牽連。很多時候才發現,原來器物不只是器物而已,對於物件的情深與義重,透過金繼的過程,讓人坦然接受事物崩裂皆是生命的必然,讓碎裂的紋路與破損的缺口都成為存放回憶與時光的安所。

荏苒珠寶|穿越了珠寶的微光 抵逹與樂音相遇之地

直到我有一次收到一個英國喬治亞時代(1720-1840)的銀色首飾,這個時期剛好就是貝多芬與莫札特在世的時候。那時候我覺得很有趣的是,我現在在做的這個無心插柳的事業、收藏跟喜好,居然就是把我以前很難觸碰到的作曲家的生活,穿越了這些珠寶散射的微光,活生生帶到了我面前。

羅寗|與黃鼠狼棲身在日常風景裡

我的插畫作品並不是一場對臺灣社會的懷舊,而是一場全新的探索。我開始去觀察在各式場景裡生活的人們,他們在和誰互動?又是怎麼過日子的?這個系列我取作《活所在》,可以把活看作是動詞,是對於一個地方共有的記憶或經歷的重新召喚,活所在,沒有限定在哪裡,生活的當下本身,便是創作的安身之處。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