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屋把心安下 一步步實踐理想

我和男友是因為愛上了嘉義的小城風光和慢活步調而定居於此,每當抬頭沒有高樓大廈的阻擋,心情也隨之豁然開朗。很幸運能擁有把心安下的落腳處,讓我們從內產生動力、按自己的步調實踐理想,離心目中美好的生活也更靠近了些。內產生動力、按自己的步調實踐理想,離心目中美好的生活也更靠近了些。

森山舎|還原老屋自身的性格 一起過新的日子

打掉已經殘缺的圍牆,原身為林務局宿舍的建築本身用材良好,以儘量不更動原先結構為前提,逐漸復原了房舍的樣貌,兩人認為房子有自己的性格,他們只想展露它最初而真實的狀態,而周遭環境的自然變化,也成為裝飾的一部分,店前苦棟樹其實已生長了五十年,但開幕前一場颱風將主幹吹垮,捨不得守護著屋子的老樹就這樣被摧殘折落,刻意留下了多根枯枝擺設在店內,處處可見到夏蟬脫下的殼,季節、時誾的流動和移改都與森山舎融為一體。

小吉市場│留存街區的最後光陰 隱密巷弄裡燉煮美好日常

這邊房子少說都 5、60 年了,外側水泥牆還刻有早期生意人的商號名稱,可惜三到五年內會被都更。起初我不設想這間店的型態,人們可以嘗點甜的、吃點鹹食,來杯飲料再買些選物,就像到菜市場逛街採買,自在不拘謹,無論人或動物都能舒適待著。

聽聽老屋的 時間聲響

一種觀看老屋的方式 老屋的容顏 口述.攝影=辛永勝、楊朝景 「老屋顏工作室」團隊,親自到臺灣各地尋訪老屋,以攝影及文字細微捕捉各色建築。著有 《老屋顏》。 撰文=鄭雅文   老屋有種神韻,累

Paripari apt.|相遇臺南摩登老宅 和旅人一同感受老派優雅

我喜歡蒐集古物,尤其是臺灣的古董老件。因為這些古物的設計、工法與材質,有著因時代而生的獨特脈絡與紋理,說著這片土地的故事。美,往往由實際生活中發展而成,老房子、老物件,也因為被珍惜、被使用,才能產生美感。

同・居 With Inn HosteL|移居高雄巷弄 倚著老窗花交換旅行故事

傍晚的中央公園捷運站附近,人潮漸漸多了起來,拐個彎走進小巷,喧譁的聲音慢慢地被隔絕開來。推開淺綠色的老式木門,幾個來自各地的旅人正坐在吧檯邊談天,空氣裡還飄著淡淡咖啡香,讓人有種回到家的安心。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