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記|在無喧無囂之境誕生創作靈光
很多人一開始可能都是以竹材質認識到范承宗,或許會誤認他是專攻竹藝的藝師。但擁有工業設計背景的他,卻不曾將自己的創作面向侷限化,他能靈活運用不同傳統工藝裡的技藝核心,將各樣的媒材重新組合、詮釋,找到這個世代在工藝創作上的可能答案。
很多人一開始可能都是以竹材質認識到范承宗,或許會誤認他是專攻竹藝的藝師。但擁有工業設計背景的他,卻不曾將自己的創作面向侷限化,他能靈活運用不同傳統工藝裡的技藝核心,將各樣的媒材重新組合、詮釋,找到這個世代在工藝創作上的可能答案。
天縱奇才、老靈魂的歌手、華語音樂活血、多變高能的創作者、瘋狂熱烈的演出者,現在又多了一個身分認證 —— 第33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 ,訪談總要將受訪者分類,再一一貼上標籤,這樣讀者才能從中領略你在寫一個什麼樣的人,透過幾個小時裡捕捉到的蛛絲馬跡拼湊出的片段速寫,去感受這個不一定有機會與他們面對面聊天的人。 我先說我的結論,李權哲是直覺的動物。
自己從以前就很喜歡買各式的古道具,藤編水壺、各樣的草籃、木作餐具,若是堆在家裡沒有使用的機會也為它們感到可惜,加上雖然很喜歡Wife & Husband,但若只能在鴨川旁野餐看到的風景有限,自己在恆春過了這麼多日子,這裡有山有海有古城,要是可以讓更多旅人多一種沉浸在此、享受半島風光的方式,是多麼美麗的事情,於是有了自己也要在恆春開一間野餐道具店的想法。
面對這些壓力,當時剛好流行前往澳洲打工度假,我選擇了逃跑,到農場打工換宿,某夜在牧場的車屋裡,遇到大颶風,第一次鄉愁找上了我,外頭的狂風暴雨讓我想起八八風災部落回不去的家園,靈感也突然而生,那瞬間我好像終於知道該怎麼創作,一直困著我的迷霧散開了,一年後,我放下迷惘回到故鄉,心從此能安放在部落。
因為生活是從自身出發再慢慢累積成一個完整的樣子,一直以來都期望透過我們的分享和推薦,能讓每個旅客從小小的器物開始意識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模樣。
現在的恆春,除了土生土長的在地人,還有蠻大部分是像我一樣的墾漂,有天大夥聚在一起聊天,發現會來到這的大多是因為太做自己,最終無法適應都市生活的人,彼此尊重彼此的怪,剛剛好的距離、剛剛好的熱情,一切,都是這麼的剛剛好。
當初我們都是想要扎根在這的年輕人,我們很喜歡這裡的文化所以當初想要承襲這裡的舊地名「琅嶠」,剛好跟英文「launch」諧音,然後住在這裡的人要再加上er,就誕生了「launcher」這個名字,翻成火箭人也代表著具有很大的能量,並且對社造充滿動力,象徵著我們吸取在地的養分壯大但不甘於現狀。
「那些因人的使用而產生的殘缺,都是在時間見證下誕生的美麗。我期待看到這些老器物能以不同姿態融入當代人的日常生活。」 日文 hyaku yama 意味著中文的百山,涵納各式生活器物,靜靜矗立於此環山小鎮,期盼訪客到此停駐,帶走一些故事,也留下一些痕跡。
每個人活在世上或多或少都帶著傷痛或是壓力,我試著把這些狀態用帶點幽默的隱喻方式畫出來,希望能激發觀者的好奇與思考,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分析或理解,面對自己的過程總會伴隨著些許痛苦,但若能藉此找到一些些共鳴甚或是解答,那對於彼此來說就是最棒的禮物了。
我在恆春的生活只有衝浪與製板,移居的十年直到現在我還穿著當年買的衣服,來到這裡已經不必去在乎他人的眼光。到我現在的年歲階段,生活或許是一連串的減法,褪去一切後的日子宛如我記憶裡少時的夏威夷,簡單而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