菈法鄔絲|部落小農將關懷種入土壤 蔬果選物店傳遞排灣文化
「成為部落裡的第一間蔬果選物店。」這是我們的初衷,透過一起工作凝聚村民之間的感情,不僅看見了長者因為務農重拾自信和笑容、從心長出了土地認同,排灣族的傳統作物與農業知識也能自然延續運用,蔬店為部落帶來活力與收入,也藉由小農的雙手將關懷種入土壤、落地深耕。
「成為部落裡的第一間蔬果選物店。」這是我們的初衷,透過一起工作凝聚村民之間的感情,不僅看見了長者因為務農重拾自信和笑容、從心長出了土地認同,排灣族的傳統作物與農業知識也能自然延續運用,蔬店為部落帶來活力與收入,也藉由小農的雙手將關懷種入土壤、落地深耕。
經濟部商業司看見了街區帶動城市發展的潛力,於 2021 年開始推行「品牌一條街」行銷輔導計畫,藉由主題式的聯合行銷活動,帶動地方消費及區域能見度,促進在地店家推廣與挖掘產業商機。從臺南成大 18 巷「異饗一條街」與高雄鹽埕「奶茶一條街」開始,到臺南海安「餐酒一條街」與高雄三鳳「南北貨一條街」,至今已成功輔導 4 條特色街區,今年更進一步推出屏東職人町「職人一條街」與高雄仁武區「火鍋一條街」,持續挖掘島嶼上迷人的常民紋理。
屏東的小吃從早到晚都有它精彩的地方,若有人問我一整天要在屏東吃什麼?我想一天是不夠的,可能必須花上三天三夜的時間吧。今天先帶大家走訪我最常吃的一日小吃行程,可以先從早餐開始。
我想一切的原點都要感謝這棵荒地上的苦楝樹,因為它的頑強也讓我的任性有了依靠。身處大自然,會讓人比較懂得謙卑,也真心希望來日方長,在未來我們都消失了的那一天,這棵苦楝樹還能屹立不搖,成為滿洲的地標。
初春時光,我們走進高雄與屏東的客家聚落,在地阿公阿婆與年輕人們將廟埕當做舞台,擺一席庄頭劇場,娓娓道來傳承三百年的六堆客家文化。先民於三百年前在下淡水溪、林邊溪及東港溪流域建立起抵禦外部勢力的村落,形成六個聚落,隨著時光流轉,「六堆」傳承至今,成為屏東及高雄地區客家人的集體認同。
或許是心裡一直留有爸媽不喜歡我們吃泡麵這樣的禁忌感,讓泡麵的香氣變得格外誘人,我熱衷於把速食或零食變成小甜點或是一頓飯,加上一點企圖更加合理化的擺盤,帶有一點破壞規矩的小小任性,有點壞。
溫體臺灣豬浸淫著中印歐三地遊走的香料滷水,風味花了三年定調,風乾後以香煎代替爐烤,單吃已讓人醉心,「配菜們」也個個繽紛奪目,溫沙拉碗、水果優格、蛤蜊巧達、燉飯手法收捏的飯糰搭焗烤番茄,再給你香蒜軟法,和大人味用了貝禮詩奶酒和蘭姆酒做的奶油乳酪醬片切雜糧麵包,簡直分分鐘、一口口,都有種在歲末用嘴巴拆耶誕禮物的錯覺。
先用雞翅與筍絲鮮熬湯底,靈魂食材─肉魚餡漿,拿了豬五花和連皮的大目鮪(或黃鰭鮪魚),連同沙茶和特調中藥粉前一天就要預先炒拌備用,接著,香菇虱目魚丸、手剝高麗菜、蟹肉絲陸續下,再豪灑足量帶有明顯蝦油香氣的東港蝦猴,以及特殊的豆支去滾煮,豆支是只在屏東才常見的油炸長條狀黃豆加工食品,它串聯了整鍋精華後,準備帶著整批熱燙食材在食客的嘴中釋放。
撰文.攝影=曾威廉 從小在台南的海邊漁村長大,在偌大的台北城 裡,以編輯一職維生。去墾丁,通常不是為了 海水或派對,而是歸屬感。只有這裡才算是海 角天邊,能夠離一些煩人的事遠一點。 友情協力=沒格Me
到被遺忘的石板屋找尋被遺忘的部落傳說 一次山林冒險 舊筏灣部落 車子開往蜿蜒山徑,海拔爬升帶來了些許涼意,讓人感到舒適。離開城市,我選擇跑到島嶼南方的山林,感受不一樣的部落旅行。 過去到屏東只會往海邊